如何以讀經培養大才 – 王財貴教授
各位重慶的朋友,包括我們大朋友、小朋友,還有男朋友跟女朋友,大家晚上好! (掌聲)
這好像是我第三次來到重慶。我為什麼說好像呢?因為我到過很多地方,有些地方去過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有的地方去過十幾次。因為去過的地方太多了,所以我就不記得到底幾次了,所以好像是第三次。每一次來到我們重慶,來聽講的朋友都很多,而且一次比一次多。可見我們重慶的朋友對於我們今天的講題是很有熱情、很有興趣的。由於大家的這種熱情,也感動了我。今天好像是我演講的第一千零一場(掌聲),我已經講過一千場了,今天第一千零一場。
今天的氣氛很好,這麼多人都很熱切,有一些朋友很早就來排隊了,甚至聽說有一些人拿不到票,他不敢來。我們在中午吃飯的時候,同桌的主辦單位接到電話,說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先生,他想要來,但是拿不到票,問能不能來。他們在談論的時候,我說:“請他來,請他來,就是站著也沒關係。如果沒地方站,就到講臺這裡坐一坐也可以。”這麼多朋友,這麼熱情,我一定要給予相應的回報,所以今天晚上我要很認真地講,我要講得很好,讓大家聽得很高興。r
(掌聲)
【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】
其實我每次都講得很好(掌聲)。講得很好不是因為我很會講、我口才好,不是的。因為這個議題是大家所關切的。這是什麼議題呢?這是一個教育的議題。對於教育,它是每個人所關心的事。不僅每個人自己要關心自己的教育,所謂自我的教育;一個人有了家庭之後,他有孩子,他也一定會關心他的家庭教育;一個民族一個國家,一定要把教育放在他施政非常重要的地位,所謂國家的百年大計;整個世界,每一個國家都很注重教育,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很注重教育。不過,教育還是一直困擾著我們每個人、每個政府。所以教育是大家關心的,而教育又是不容易處理的問題。因此,假如有教育的議題,大家都很關心,有關教育的演講,很多人都想參加。不過今天我們講的這個教育問題可能跟其他人講的不大一樣,哪一點不一樣呢?剛才說很多人都關心教育問題,國家也關心教育問題,但是教育問題一直層出不窮,一直沒辦法得到安頓。既然大家都很關心,一定很多人討論,一定有很多的演講會,但是,一直沒有解決問題,因為大家都還在為教育煩惱。今天,也講教育問題,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從今以後大家不要再為教育問題煩惱了。隊
(掌聲)
今天解決一切的教育問題,包括個人的,包括家庭的,包括國家民族的,包括全世界的教育問題。
為什麼能夠一場演講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呢?這是有道理的。因為教育本來就是很簡單的事,教育本來就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。都知道怎麼做,教育就沒有問題。何況一個國家,它哪裡會不知道怎麼做呢?那既然知道怎麼做,怎麼還有問題呢?問題就出在,明明知道要怎麼做,卻偏偏不這樣去做,然後就有了問題了。有了問題,有了苦惱,大家就在互相責備,大家或許就來發牢騷。互相責備能不能解決問題呢?不能。發牢騷能不能解決問題呢?不能。所以假如有人談教育問題,而依然沒有辦法解決,那我真會發牢騷。牢騷是很容易發的,因為大家都能夠看出這裡有問題,大家都能夠感受到這裡有煩惱。那麼把問題提出來,把煩惱說出來,但是有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呢?假如有,它是不是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呢?往往一般人不去追究。不去追究的結果,問題還是在。
今天我們這場演講的主題叫作讀經教育。但是讀經教育,我們不只是來講讀經教育,既然讀經教育這個詞語其中有一個教育,它就是屬於教育當中的一個項目,所以我們把讀經放在教育中來思考,是以讀經來解決教育問題。所以今天的主題應該在教育。而在教育,教育不能憑空說的,我們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麼。只有把教育的目的把握了,而我們把它的目的設法達成了,我們才能夠解決教育的煩惱。那麼教育的目的在那裡呢?這個就是一般人不容易回答的一個問題。現在大家就陪著我,大家一起來運用你的思考,一面聽講一面動頭腦,大家一起參與我們這個演講會,這樣子不只是聽我講,一面聽一面想。假如你聽到的,認為有道理,那是因為你認為有道理,這樣子你才能接受它;假如你一面聽講一面認為這個沒道理,那麼你千萬不要接受我的意見。不過,我相信我等一下所講的每一句話,都會讓各位接受的。不是讓你接受我的意見,而是你本來也是這樣想的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今天就不是我來解決教育問題,而是各位自己解決的教育問題。我解決的不算。我可能是我自己的一個想法。
很多人都有想法,尤其是所謂的專家,能夠站上講臺的專家,大概都有他的一般的思考,都有他特殊的見解。這個見解大家要注意,它如果沒有通過你的驗證,你千萬不要隨便接受。不要因為他是專家,他拿著麥克風,你就接受。你接受了就叫盲從。縱使他是對的,你盲從了也有危險。為什麼呢?因為一個盲從的人,他是會隨便去跟著人家走的,你偶爾跟對了,大部分的機會會跟錯。所以,聽講不要盲從,要自己思考。所以我一面講,一面就請各位思考。
剛才講到,教育要能夠合乎教育的目的,也就是說,教育,我們要認清楚它的基本的特色,基本的作用,就是教育的本質。假如我們連教育的目的在哪裡、教育的原來的意思是什麼,我們都不知道,結果我們就開始做教育了——我們怎麼開始做教育的呢?首先,我們自己長大了,我們會想對自己做做教育,那你往哪裡去做教育呢?沒有目的,你往哪裡走呢?所以教育就不可能了。再來,假如生了孩子的人,你如果不懂得教育,不知道教育到底要做什麼,但是你已經在做教育了,因為你不得不做教育。西方人說: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”又說:“一個父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,抵得上一百個校長。”所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,你要負起教育責任——現在如果不懂得教育的意義,不懂得教育的目的,請問你怎麼對孩子做教育?而不得不做。所以對教育還是糊塗的時候,你已經要負起教育的責任。於是就大糊塗帶著小糊塗,然後天下間一塌糊塗(掌聲)。所以我曾經建議我們政府以後要立一個法規,不懂教育的人不准他生孩子(掌聲)。因為你生孩子就害了他嘛。何況一個國家制定教育的政策,教育的政策就是培養人才的政策,培養各方面的人才,包括治國的人才以及各行各業的人才,乃至於包括,你就是成立家庭也需要人才啊。為什麼?你沒有成立家庭的本事,你不知道夫妻相處之道,不知道父子相處之道,你怎麼可以成立家庭?你成立家庭不就是亂了這個家嗎?那家庭一亂,社會不就亂了嗎?所以國家制定教育政策,也要瞭解教育的道理。那麼,請問教育的道理在哪裡?教育的目的在哪裡?什麼是教育的基本的意義?
請大家思考一下。假如你有自己的答案,很好。不管你這個答案是深是淺,乃至於不管它是對還是錯,你如果有自己的答案,代表已經動過腦筋,用過心。一個人只要用心,已經就了不起了。我們不要太苛責每個人都是聖賢,每個人都是學者,每個人一思考事情、一做事,就非常地正確,非常地有效,我們不這樣苛責人。但是至少要經過自己的一番考慮。所以,我們現在問,教育的目的在哪裡?教育的意義是什麼?自己要有自己的答案。那麼,我今天來不是為了為難大家,我也會說說我自己的想法,跟各位作參考。假如你認為這樣講很合乎你原來的意思,那這樣我們兩個意見是一樣的,你當然就支持我;假如你認為我的想法比你的好,那你更應該支持我;那麼假如你認為我這個想法還不夠好,你自己想的更好,那你應該跟我說,以後我來支持你。總之,道理是客觀的,雖然它從主觀的心靈發出來。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心靈、自己的見識為基礎來解釋一個問題。但是,你解釋得好不好、對不對,它總是有一個不屬於你的真正的道理所在。而這個道理對於一個有良心的人,他是會漸漸地去接近這個道理的,他自己一直思考、一直思考,越思考越清明的時候,他就越接近這個客觀的道理。他跟人家交往的時候,別人的意見,他也能夠漸漸的作他的參考,別人意見比他高明,他會跟著往上走。一個有良心的人,一個心靈活潑的人,他必定是這種生命的態度。所以今天我講的每一句話,大家都要跟我考查一下,我希望真的能夠達到我講的每一句話,你都支持。那你都支持不是來支持我,反之是我來支持你。也就是說你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,你將來所做的教育是為你而做的,不是為我而做的,也不是為別人而做的。這樣子你才做得心甘情願,你才能夠做得永久,而且你才能夠做得非常的喜悅。最後,你會知道天下間教育只有一條路。沒有那麼多路了。沒有那麼多學者東邊講一講,西邊講一講,沒有這麼多可走的路,只有一條路。假若你能夠對教育有這種看法,你就了不起了,你就真的能夠培養人才了。那生到你家的孩子就是有福氣的了,那麼你也可以漸漸影響你的親戚朋友。你如果有身份地位,你可以影響社會大眾。你假如有機會,你也可以影響我們整個國家民族。
所以,對於道理的清晰的辨識、理解,是我們行動的第一步。王陽明說:“知行合一。”這個知行合一是什麼意思呢?有人認為知行合一這種學說有問題。因為我們一般人呢,往往都是知而不行。其實王陽明是沒問題的,因為王陽明的“知行合一”是這樣說的,說“有真知者必有真行,能真行者必有真知”。所以王陽明的“知”他說這是“真知”才是“知”,他說的“行”是“真行”才是“行”。所以你如果說知而沒有去行,王陽明不是說那你的行不夠,不是這樣講的,王陽明說那是你的知不夠。因為只要是行不夠,一定代表知不夠。所以他以行來規定知,以知來規定行。也就是說行了,你真行了,我就看著真行說你是真知;我就看你是真知,就必定能夠真行。所以知行是合一的。那麼今天我們對於教育的知,應該從泛泛的、一般的、庸俗的知,一直走向真正的知。真正的知,它只有一條路,你真正知道這條路,你就非走不可,非這樣做不可。那這樣子我們教育就沒有遺憾了。
那麼,首先第一個問題是,教育的目的在那裡?教育的作用是什麼?那麼,這個問題很簡單,可以回答。我把教育的定義說成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。因為教育是對著人而說的,當然我們可以對一般動物說教育。但是,我們對動物的教育我們知道,是去訓練它,所謂馴獸。但是我們對人不是去馴一個人,去訓練一個人,而是要開發他成為人,開發他本來具備的人的潛能。所以我們說教育是開發人性的一種工作,我們稱為工程。這個工作是有條理的、有程式的,所謂開發人性的工程。
教育要開發人性。那麼請問人性在哪裡?一般人為什麼不敢這樣說,教育是要開發人性?或者有人也講了,教育要開發人性啊。那不敢說的意思是,什麼叫人性?我又不懂了,人性的這個意義太廣大了,太深遠了,那我怎麼敢說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呢?說了也是白說嘛。所以我們再問,什麼叫人性?我們要對人性瞭解,我們才瞭解教育了。那麼什麼叫人性呢?人性是不可說的。因為人性是屬於形而上學的範圍。所謂形而上,就是在我們的思考之外,在我們的言說之外,是不可以思、不可議論,叫做不可思議。你在思考的時候,你在講的時候,你已經在人性之下。所以,人性基本上是不能夠瞭解的。那這樣子我們教育怎麼辦?雖然不可瞭解,是不可完全的透徹,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來接近它。那麼用什麼方法呢?我認為這個很簡單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是人。假如你是人,你應該知道,至少多多少少知道,什麼叫做人性。但是要把它說出來是不容易的。我們今天說一說看看。
【人性的十字構架:全面性與全程性】
我認為我們對人性瞭解要用兩個方式,第一個方式是,人性具備有哪些內容?第二個方式是,人性在人生發展的歷程中,它有哪些發展的階段?所以我們要對人性瞭解,第一個要瞭解它的全面性,第二個要瞭解它的全程性。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把握人性而來開發人性。
(人性的全面性之一說:品學兼優)
那麼什麼叫人性的全面性呢?就是作為一個人,他可能發展出哪些人性的內涵?那麼,這是不容易瞭解的。但是我們一般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點,比如說,我們都希望我們自己,或者希望我們的孩子,或者希望我們的朋友,是一個品學兼優的人。那麼品學兩個字我們一般都在用,但是,往往都把它忽略了。其實品學兩個字,它所包含的範圍是很廣闊的,它的深度是很遠大的。要做到品學兼優是很困難的,而品學兼優,也可以說它等於一個聖人的品質。所謂聖人,就是把人性完全開發了的人,只不過是品、學兩個字。所以,我們怎麼把人性開發?就是要讓一個人成為品學兼優的人。就這麼簡單。
(人性的全面性之二說:科技與人文)
大家想,這太簡單了,我聽著不過癮。那不過癮我們就再用另外的方式講,用另外的方式講同樣的內容。我們說,作為一個人,他接受教育,應該讓他“科技”與“人文”並重。現在不是講嗎,科技與人文是文化的兩個輪子。這兩個輪子缺一不可,缺了一輪,這個車子就要顛覆了。所以,科技要與人文要並重。這是現代人常講的話。那麼,科技與人文可能就是我們教育的全部內容了。假如把一個人培養成科技與人文都能夠有良好的成就,那我們應該想,我們達到教育的目的了。
(人性的全面性之三說: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)
科技與人文,很奇怪的,它剛剛好又很類似品學這兩個字的內容,然後在這個時代裡面,又好像剛剛好是東方文化跟西方文化所表現的所有內容。所以我們也可以說,人類的文化發展到現在這個時代,本來,人類可以說有的在東方有的在西方各自發展他的文化,到最近東西方世界才開始接觸。東方人發現還有西方文化,西方文化發現還有東方文化,這兩個文化有不同的發展的路向,而這個不同的發展路向,應該都可以看成人類的文化。所以在這個時代裡面,我們處在這個大時代,我們應該培養出大人才。所謂大人才,就是兼通中西。假如你的教育沒有往這個方向去思考,我們就障礙了我們的孩子,障礙了我們自己,障礙了整個國家民族的發展。
(人性的全面性之四說:思辨理性與實踐理性)
所以東西文化也可以來說明人性的內涵。那麼其實東西文化是不是能夠代表人性這個應該有的內涵呢?或許已經差不多了。因為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追尋,東西文化為什麼有這樣兩大特色?這個我們可以用德國的哲學家康得,他說人類的理性有兩種用途,就是兩種作用,一種叫做思辨的作用,一種叫做實踐的作用。思辨的作用號稱思辨理性,實踐的作用號稱實踐理性。不是有兩個理性,是一個理性的兩種作用。那麼一個哲學家研究人類的理性——所謂理性就是合理的能力,有道理的能力;非理性就是不合理。非理性的表現是很多的,理性的表現只有兩種。而思辨的理性所成就的,恰好就是所謂的科技的學問,而科技的學問就是西方兩千多年來它最有特色的成就;而實踐理性所表現的是對於生命與智慧的開發,這個對生命與智慧的開發恰好就是東方文化的成就所在。所以,不管從最初、初步的、一般人的常用的詞語“品學”,現在學者常用的觀念“科技與人文”,或者是我們國家民族所遇到的文化問題,東西文化,或者是哲學家,他所說的人類的理性,每一方面,每一種說法,我們大體都可以把握到什麼叫做人性的全幅的內容。
所以從今天開始,我們應該以人性的全幅內容作為我們的教育的目的。講到這裡,每個人心裡面都要有一個想法,就是每個人都要摸著你的心肝想一想,你生孩子了,你做老師了,或者說我們想我們整個國家,在對整個國民做教育,請問我們有沒有以這樣子的大氣魄,這樣子的心胸、雅量來作為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。如果沒有,從今天開始,一定要這樣想。要不然,你就障礙了孩子的前途了。
那麼,既然說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,這是開發的內容。至於怎麼開發呢?我們必須要注意人性發展的歷程。人性是怎麼發展起來的?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天生就有這些性能——這個性本來是性質,性質是靜態的,我們說有這個性質,就應該有這個性能,他有這個能力,他可以發展。但這個性質跟性能必須通過人類的引導。像一個小孩子,他有這個性質,有這個性能,但是沒有人引導他,他可能發展不出來。那作為一個人,從一開始到他成長,他怎麼一步一步把他的性能發展出來呢?我們就必須要注意他的發展的歷程性,尤其發展的歷程性更關係到教育的方法、教育的手段。
所以今天我們就著這兩方面來談我們的教育的問題,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會遇到教育的這些煩惱,大體上是對於人性的全幅性、人性的全程性有所誤解,甚至連注意都不去注意它。這樣子我們的教育就產生煩惱了。
首先我們對於所謂的人性的全幅性,如果不知道,我們教育就有所遺憾。因為它有空缺,它不能培養完整的人格,如果在古時候不能培養完整的人格,在某個叢林的民族不能培養他的孩子成為完整的人格,那我們也不苛求。但是以中華民族,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,而居然不能夠培養出完整的人格,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的中華民族的子孫應該感覺到慚愧的。因為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發展到現代,我們面對西方的文化,請問中華民族走哪一條路?而一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怎麼做教育的?教出什麼樣的人才?我們可以想一想。所以,我們一般的百姓,很少有人這樣子立下這個心願的,乃至於我覺得我們整個國家,包括臺灣,我們大陸,我們的教育的政策其實也沒有想要培養這樣子完整的人格。因為,自從民國初年五四運動,一班的名流學者,他們就主張打到中國,全盤西化。這些學者的主張,後來成為政府的主張,政府以全百姓教育的力量,來讓整個中華民族打到中國、全盤西化。現在,經過一百年了,我們應該重新作個反省,要吸收西方文化,需要不需要打倒中國?還有,五四時代那些名流學者說我們應該現代化,如果要現代化,一定要打倒傳統,不打倒傳統你就不能現代化。已經一百年了,我們應該重新反省,現代化需要不需要以打倒傳統為代價?如果不需要,我們應該走另外一條路。
所以全幅人性的發展包括融匯中西、貫通古今,每個家庭都應該以這樣子的心量來教導他的子女。縱使我們這一代已經被犧牲了,我們不可以再犧牲我們下一代。所以,說教育,很簡單,就是把人性開發出來。說它不簡單,哪一個人有這樣子高遠的見識?而沒有高遠的見識,怎麼可以培養出真正的人才?所以人都不成人!不像人!
所以我們解決教育問題,首先要立志。第二點,既然我們立志了,我們怎麼開發?這更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重點,我們一步一步地把人性開發出來,做最好的開發。那麼要作最好的開發,我們要注意教育的這個基本的原則,我們要遵守教育的道理。這個教育的道理本身就包含了對於歷程的尊重,乃至於對於全幅內容的一個期待。然後我們還要想,我們要做那麼大的一個工程,我有能力嗎?大家有能力嗎?我們要想一想,它是一個艱難的工程還是簡單的工程?所以我們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的問題。所以,從現在開始,我們正式進入教育的主題。
【教育的三原則:教育的時機、內容與方法】
我們做教育,我認為必須遵守三個基本的道理,叫做基本原則。我們遵守了教育的道理,把教育做得合乎人性。那麼,縱使我們不能夠完成我們剛才所說的這個偉大的目標,但是,我們已經對得起孩子了。
那麼教育的三個基本道理是什麼呢?
第一點就是教育的時機要把握。剛才不是講教育的全程性嗎?全程不是要按照他生長的歷程來把握嗎?所以我們要注意教育的時機。
教育的第二個道理就是教育的內容要把握。什麼叫內容,就是我們要給他一些教材,可以對他的生命產生影響,產生積極的作用,讓他能夠成為一個更有廣大、高明的心量,更有品德、更有學問的人,所以教育的內容要把握。
第三,教育的方法要把握。所謂方法,就是面對這樣子的時機,面對這樣子的內容,請問你用什麼方法?
因此,我們又可以把教育的工程用一句話把它解釋出來,就是,所謂的教育,就是用最恰當的方法,在最恰當的時機,教最恰當的內容。所以說,在最恰當的時機,用最恰當的方法,教最恰當的內容,使他的生命得到最恰當的發展。這總沒有錯。我再講一遍,所謂教育,配合教育的目的,配合人性的發展,我們說教育的工作,就是在最恰當的時機,我們用最恰當的方法,教他最恰當的內容,對他的生命產生最恰當的積極作用,使他成為最恰當的一個人生。
所以,教育如果是這樣,那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。不過有的人說:“這樣講我還是不清楚。最恰當的時機我也會講啊,你什麼都包了。最恰當的時機,那請問最恰當的時機在哪裡?最恰當的教材在哪裡?最恰當的方法又是什麼?”對了,以下我們就要實地的講了。所以把剛才的理論落實下來,落實下來我們就可以操作。所以今天不只是講理論,我們也講實務,怎麼操作。假如等一下你聽了結果說:“哦。這個時代要做到這麼好的教育,這個太困難了。我力有未逮,我做不到。”那就請你儘量做,其實假如你做得到呢?那就請你一定要努力做。那麼等一下我介紹的結果,我相信在座每一個人一定會跟我說,你做得到。因為它是這麼樣的簡單。那你說:“既然這麼簡單,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呢?為什麼大家都不做呢?”我剛才說了,不是你不知道,是你故意不做。問題出在這裡。所以今天我們所講的只是把你所知道的再講一遍,然後讓我們更清楚地再知道一次,而且這次一定要“真知”,於是就有了“真行”了。所以大家現在不要先疑惑說:“哪有那麼奇怪的道理?既然我愛我的孩子,我愛我的學生,我們國家愛我們的百姓,怎麼會知道了故意不做呢?”等一下你就知道了。
(教育時機決定教材和教法)
好,現在我們落實下來說,教育的時機把握、教育的內容把握、教育的方法把握。那麼這三點我們怎麼去把握,我們把它合在一起,因為教育要我們實踐、要真的做事,所以這三個原理在一起說。那怎麼說呢?我們用教育的時機作線索,我們說了時機以後,在這個時機要用什麼教材,然後這個時機、這個教材要用什麼方法,讓我們一起說,一步一步的說。
那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了,教育的時機在那裡?教育的時機包含兩個小專案:第一個項目就是,教育要什麼時候開始?這是做教育工作的人一定一定要事先明明白白的。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?如果你不知道,你在這裡糊塗,你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。請問,你怎麼做教育?還有你如果錯過開始的時機,那錯過了能夠彌補嗎?可能彌補不過來,所以教育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。從哪裡開始?第二點,在開始的時候,它有哪些步驟是很重要的,所謂很重要就是它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。也就是說教育在開始的時候,是不是有所謂的學習關鍵期?也就是說是不是有所謂的打基礎的階段?基礎沒有打好,將來就不能夠蓋高樓。所以樹木的根沒有紮好,將來就長不了大樹。所以如果開始的時機對一生的影響這麼大,那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時機的把握了。好了,我們回頭過來,我們來理清那些問題: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?這大家想一想,你有沒有答案?假如你連這個答案都沒有,你就不能做教育了,其實也不應該生孩子。
好,我再請問大家:“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?”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。我剛才說過,你的答案對、不對,深跟淺都沒有關係,但是如果沒有答案是不行的。請問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?
(台下一遍嘈雜)哦。還沒有出生,還只是零歲,有的說胎教。哦。了不起。說……哦,有人提得更早了,在結婚之前,在戀愛的時候就要開始了。剛才講的這些,出生或是胎教,或是胎教前結婚,或者是結婚以前,剛才講這些話的人,大概都沒有良心的。
(眾笑)什麼意思?我就說大家都懂嘛。哪一個人不懂?不懂的人真是很少的。真的有人不懂,那個不懂,不知者無罪。那麼懂的人呢?如果你真的做了,你真的是做胎教了,因為你認為胎教嘛。或者說你認為出生開始,你真的從出生開始了;或者說你要找物件的時候,真的從找物件時候開始了,那麼你是有良心的。而且呢——(台下有人說話)這一位女士說,她在選他先生的時候,她不是看在他先生的份上,是看在將來這個是不是孩子的好父親。啊!這樣子來選先生的!那你真是對孩子負責了!不過對先生有沒有負責我就不知道了。好了,其實對孩子負責就是對先生負責了。
OK。大家懂了這個道理了,我們就要反省一下,有沒有做。還有,不只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做,有做的人我恭喜你。我們要反省一下,這個事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做。不要講到國家,我們重慶市有多少人做呢?那麼為什麼不做?剛才不是講了,明明知道明明就不做。所以現在我們不要好高騖遠,先做我們知道的,我真知就有真行。所以,說從胎教開始,那為什麼很多人不做呢?也有道理的,為什麼他不做有道理的。因為有的人只有一個印象,從胎教開始,問他說為什麼從胎教開始?說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那這樣怎麼做呢?所以要真知,今天我們就講真知。
(胎教的科學依據:胎兒醫學與腦神經發展理論)
有人說:“中國古人都叫我們做胎教啊,所以我做。”我說這叫盲從。固然這個盲從可能對,但是呢,最好不要盲從。我說盲從可能對,也很可能錯。所以要真知。那麼我們說中國古人叫我們做胎教,我們聽從古人的話,總不會錯。育
“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。”那麼聽老人言,總會佔便宜。但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那些道理都被我們打倒了,我們都不相信了。不過現在呢,有個機會來了,西方人,他們的科學研究也可以幫助我們來瞭解胎教。有很多人,大概也知道了,不知道的人從今天開始要知道了。
西方的醫學有一種叫胎兒醫學,專門研究胎兒的,他們發現胎兒在三個月到五個月之內,就可以看到他的腦神經開始發展了。什麼叫腦神經發展?就是一個孩子聰明不聰明,完全取決於他的腦神經發展得豐富不豐富。所以,哪一家想要生聰明的孩子,就讓他腦神經發展,就只有這一條路,沒有別的路了。一個國家民族想要他的百姓都很聰明,很容易,就讓百姓的腦神經發展好一點。這不就好了嗎?但是腦神經怎麼發展的呢?醫學能看到三個月到五個月能夠發展,那我們要問怎麼發展的?首先第一點,它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?第二點,用什麼方式它可以發展得比較好?它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展?能夠用西方的儀器看到現象,那都已經有長遠的累積了。所以有的醫生說,一個人患了癌症被檢查出來了,這可是初級的癌症,它已經累積了二十到三十年了,它才被科學所發現。所以,一個胎兒三個月到五個月發現了腦神經發展了,我們可以推測,它在以前就累積了,累積了多久呢?那我們就要想,它可能累積很久。多久?我們就可以推推推,推到可能從受胎的第一天,就已經開始蘊釀了。所以我們問,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?我們如果不知道,我們就可以問,一個孩子要那麼聰明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?我們就可以說,從他受胎的那一天。因為他是一個生命,從生命的第一天開始,我們就應該給他教育了。那麼,給他教育,其他不講,我們先說這個腦神經的發展。腦神經怎麼發展的?西方醫學家告訴我們,“訊息刺激”。那麼又問,我們怎麼接受訊息刺激?人類接受訊息刺激只有五個管道。所以,只有五個管道可以做教育。而這五個管道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胎兒只有一個管道可以起作用,就是耳朵。
(時機決定教材:聲音刺激促進腦神經發展)
所以我們找來找去、找來找去,就找到胎兒教育的一個管道了,如果只有一個管道,我們就做一個管道。那麼,生命如果是活的,我們把這個管道做好了,老天就幫忙我們把所有管道也都一起提上來,這個就叫“學習的遷移”,它會影響到別的學習的。所以我們只做我們應該做的,那麼老天就讓我們人類做很簡單的工作,而達到很好的效果。還有,老天給我們人類定一個發展的程式,越早期的時候,越好教,教育所做的效果是百分之百,乃至於超過百分之百。還有,越早期所做的工作,它可以影響一輩子。所以你只要做早期的工作就好,以後就不需要做了。以後就是順理成章,水到渠成。所以,我們應該做胎教。那怎麼做胎教?我們光從腦神經發展來說,“訊息刺激”。那麼胎兒現在聽覺開始發展,由於在母親肚子裡面,他跟世界的交通大概只有聲音,所以我們只做聽覺教育。那怎麼作聽覺教育?給他聽聲音。那麼他不是在聽聲音嗎?是,他如果聽一般我們日常生活的聲音,他也可以有一般的發展,但是我們想讓他發展得比較好,我們就應該做人類的教育。那怎麼做教育?我們給他聲音要豐富的,豐富的聲音刺激腦神經的發展,將來聰明。
(聲音刺激:豐富造就聰明,優雅塑造性情)
如果我們再注意中國古人所說的,中國古人對一個人,一個人才的認定,聰明屬於第二位。第一位呢?是品德、智慧、性情。所以我們也可以想想,我們性情是不是能夠培養它?有人認為可以,有人認為不行。現在的教育專家都認為不行,但是我們一般的百姓都認為應該可以吧。總之,我們就想,假如沒有害處我們也做一做。
因此,我們就這樣定下我們的教材了。我們對胎兒的教材,就是聲音。什麼聲音?豐富的聲音。再來就是優雅的聲音。那豐富跟優雅還好,並不互相衝突,而且往往是兩者它是兼備的。所以我們選擇豐富加優雅的聲音來給我們的孩子做教材,那麼豐富優雅的聲音在哪裡呢?有人或許知道,你就開始這樣做。有人不知道,那我今天提供一個選擇的方法,供你做參考,不一定要按照我的,但這是一個良好的建議。
第一個,第一種聲音,就是所謂的良好的音樂。那麼良好的音樂在哪裡?就是所有音樂家都說它好,大概就差不多了。那麼所有的音樂家都說它好,必定是經典之作,這個經典之作一定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,淘不盡的必定流傳千古。經典之作,流傳千古,號稱古典,叫做古典音樂。古典音樂不是古老的音樂的意思,是因為經“典”,流傳千“古”。你再沒有辦法自己去選了,你假若有能力自己去選,當然可以。一般百姓是不能自己選的,所以我們聽從專家的意見。那麼有人說,這個古典音樂在那裡呢?現在是很方便了,家家戶戶都可以準備,你只要去賣音樂光碟的地方,你問老闆,你們這裡有沒有古典音樂?老闆一定說,有。在哪裡?在那個角落,最便宜的、最沒有人要的,那就是古典音樂了。你就買回來。因為我們這個時代,是顛倒的時代。聲
(掌聲)那些靡靡之音,那些暴戾之聲,那些污染的歌曲,往往都擺在他們店的門口,然後往往是很高的價錢,然後買的人最多。那麼流傳千古的這些好的東西呢?沒有人要買。所以,你去到一個國家,走進他們賣音樂光碟的商店,你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要興還是要亡。要不將來你去歐洲,那些所謂的先進國家,你一進門,他們就是古典音樂一排,賣的價錢最高,擺在最前面,最多人買,這個國家就要興。所以,我們選擇聲音要很謹慎,中國的古書上,《禮紀.樂記》這樣說,音樂感人最深,音樂感動人是最深的。它
《孝經》這樣說,移風易俗,莫良于樂。要移風易俗,音樂是最好的。那麼胎兒能夠聽到聲音,我們要給他聽最好的聲音。
第二種最好的聲音,我建議是經典的誦讀。什麼叫誦讀?就是人類的語言。人類的語言也變化萬千,刺激腦神經發展。而經典的語言,它既然成為經典,這些經典不只是它的意義非常的深遠。經典的文章,它的文學性很高,念出來就是抑揚頓挫,也具備有音樂的特質,所以讀經典的聲音是很好聽的。尤其是如果由父母親來念出來,把它錄音錄下來,或者我們說請音色很美的人他把經典讀出來。聽經典是一種享受,所以它既豐富也優雅。所以古典音樂聲音豐富,它的內容優雅;經典聲音豐富,內容優雅。所以建議大家用這兩種聲音。你如果有第三種第四種,你再去選。但這兩種聲音我認為已經足夠對你的孩子作良好的教育的教材了。
(合乎人性、順乎自然的教法)
那我們怎麼做?教法,我們要有方法。這麼小的孩子,用這麼高深的內容,請問我們怎麼教?我認為教法要越簡單越好。那怎麼簡單呢?就是合乎人性的、順乎自然的就簡單。那麼怎麼合乎人性、順乎自然呢?所謂合乎人性,人性的發展的歷程,現在一個胎兒既然只能聽,我們就只讓他聽,這也是合乎人性,又是合乎自然的。我再講一遍,胎兒只能聽我們就只讓他聽。什麼意思?因為有很多人為什麼不做胎教?我們告訴他說,這個是好的教材,古典音樂,經典誦讀。那她就會回去跟胎兒商量了,這個母親就問胎兒,說:“胎兒啊!孩子啊!我要讓你聽古典音樂,讓你聽古琴、古箏、二胡、笛子,還讓你聽貝多芬、莫札特,孩子啊你聽得懂嗎?”孩子沒有回答,但這個母親會替他回答:“我不懂。”為什麼?連媽媽都不懂怎麼懂?那這時媽媽想,不懂有什麼用!結果就不教了。戾
“孩子啊!我讓你聽《論語》,聽《易經》,這你懂嗎?”我替你回答,你不懂。連媽媽都不懂你怎麼懂!於是,不必教,不可以教。所以我剛才說每個人都知道要做胎教,每個人也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教材,但是,他的方法選錯了。方法是什麼意思?就是他認為要懂的才能教,假如教了不懂是沒有用的,於是他就不教了,這就是近代我們教育界的盲點。今天晚上,我們最主要的是解決這個問題,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我們教育就沒問題。因為每個人都那麼愛孩子,我們都想把孩子教好,而且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時候教,而且都知道要教什麼才有意義。只是這個方法選錯了。所以,從今以後不要問你的胎兒:“你懂不懂?”你只問這些東西對他的生命有沒有良好的作用。那麼既然你選擇了教材了,面對這樣的孩子,請問你要怎麼辦?就給他聽啊。那怎麼給他聽?所以我們實際操作。
我建議,家裡有人懷孕,準備兩架CD的機器,拿那個光碟,把原來你所聽的那些東西換掉。因為家家戶戶都在聽流行歌。什麼叫流行歌?就是流行幾個月、最多流行兩三年,就沒有人要的,那些音樂叫做流行歌。所以“流行歌”這三個字,就透露了一個訊息,叫作“垃圾”。垃圾音樂叫作流行音樂。;
(掌聲)什麼叫垃圾?就是我們要丟掉的東西垃圾。那麼什麼叫古典?什麼叫經典?是你丟不掉的東西。所以經典永久流傳,垃圾是隨時要丟掉。所以,你千萬不要用垃圾的東西教你的孩子,要不然你的孩子要被你教成垃圾人。要用經典的東西教他。那麼,把這個流行歌換掉,換掉就是把流行歌收起來,換成古典音樂。我叫你收起來的意思是,你放著,等到這個孩子聽古典音樂,聽到他長大了,你可以再把流行歌拿出來聽。為什麼?反正你已經沒救了,我們孩子還有救。所以一架CD放古典音樂,一架CD放經典誦讀。
(給他最有營養的吸收:真正的經典)
那麼經典誦讀,哪些是經典呢?要怎麼選擇呢?我們所說的經典是最有價值的書。但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得那麼久,五千年中華文化,有多少有價值的書啊!所以經典有經典中的經典。所以我們用最高明的經典教我們的孩子,那些比較低層次的,以後再說。或者高明的學會了,低的就自己會,所以我們只教高的,不必教低的。那麼高的經典在哪裡呢?假如你有自己的意見,那請你就這樣做,假如沒有,那我今天提供一個選擇的方法。你願意這樣做,也不錯了,因為這不是我的意見,這是兩千多年來所有中國讀書人都共同的意見。我今天沒有我的意見。所以中華民族最高明的書,第一個層次就是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,先把這些書讀了,再說。你還有時間再讀第二層次的書,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。這些都讀過了,還有時間再說,古文、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這些文學性的書。這些書都讀完了,那沒有書可讀了,就讀些小書,什麼《三字經》啊,《千字文》啊,《弟子規》啊,《百家姓》啊,《千家詩》,讀這些東西,叫蒙學的書。也可以說,蒙學的書,不讀也沒有關係。唐詩宋詞,不讀,也無所謂。因為我們培養大人才,不是用唐詩宋詞。唐詩宋詞只能培養風花雪月的人物。那我們一定要真正的經典,剛才所說的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,號稱四書。其次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,代表五經最重要的兩個經,然後加上中國的諸子百家。諸子當中地位最高的,就是道家的老子、莊子。所以,把《四書》、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讀熟了,中華文化八九不離十。以下所有的書你都能讀。所以我們教育一定要把握重點,把握重點就要變得很簡單。我們以高度的涵蓋低度的,我們以核心來帶動周圍。你不可能什麼都教。你什麼都教,處處設防,處處薄弱,你一定要有重點。你從那裡切進去,然後,一即一切。
所以我們選擇教材也是一個教育的原理的重點所在,那我們怎麼選擇?越高深的越好。教法怎麼辦?越簡單越好。時機怎麼辦?越早期的越好。所以,時機,越早越好;教材,越高深越好;教法,越簡單越好。那這樣豈不簡單嗎?
所以準備兩架CD,把碟片換一換,然後每天用兩秒種,你就可以教出你的天才孩子。這兩秒怎麼辦?對這架CD按一個play、一個replay,一秒鐘,古典音樂就在你家裡演奏,而且讓它演奏二十四個小時,免費的。古人如果要聽古典音樂是不簡單的,王公貴族要請樂團來演奏。我們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可以買一架CD的機器。而且這個樂團來演奏,不可能給你演奏二十四個小時,我們現在可以演奏二十四個小時。另外一架CD,按一個play、一個replay,子曰、子曰、子曰,聖賢就到你家裡來當家教,而且當24個小時,不休息的,也不要付薪水的。注意,24個小時,什麼意思?白天播放,晚上也播放。白天播放大聲點,晚上播放小聲點,小聲到幾乎聽不到。雖然聽不到,它都有作用。所以,要教孩子是很簡單的,而且你隔天也不必換碟片,讓它轉七天,一天轉24遍,七天轉168遍。如果你所聽的是《論語》,《論語》總共一萬五千多個字,錄成兩張光碟,一張光碟60分鐘,上半部《論語》,聽168遍。第二個禮拜,再換下半部《論語》,168遍。第三個禮拜換《中庸》跟《大學》。的
《大學》跟《中庸》合起來六千多個字,也是一張碟片,第三個禮拜聽完168遍。第四個禮拜聽《老子》五千個字,不到一個小時,也聽168遍。這樣四個禮拜,把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老子》全部聽完168遍。什麼叫做168遍?他的腦神經受到刺激,而且這個刺激,重複刺激、重複刺激,造成腦神經的鞏固,所以腦神經發展得非常的細密又鞏固,將來成為聰明的基礎。然後這168遍的聲音,可能留在他的心靈當中,進入到他的下意識、潛意識,也可以說進入他的骨髓裡面,終生不忘,影響他一輩子,只有四個禮拜。一個胎兒在母親體內要有四十個禮拜,你看他能夠聽多少東西都聽168遍。音樂不管是東方的西文的,最美好的音樂只不過那幾十首、幾百首,聽了四十個禮拜,那些都聽完168遍。一輩子,聽覺非常敏銳,對音樂的美感,他就有了一種與音樂天才心靈相共鳴的能力,這叫鑒賞能力,高度的鑒賞能力。而且,這些聲音對他整個腦神經的發展,那起到多大的作用!
(教育就是保護孩子維持天才)
只要十個月,你就可以保護你的孩子,成為所謂的天才。我說,不是你培養天才喲,是你保護他,讓他維持他的天才。因為老天就是給每個孩子都具備有天才的本性,只是被我們人類把它斷喪了。所以日本有一位教育家鈴木鎮一先生說:“任何孩子都是天才。哪一家的孩子不是天才,是很特別的。”一般人聽到這句話就很反感,說我們所知道的是一般的孩子都是庸才,哪一家孩子出天才是很特別的。你怎麼跟我們相反?請問你有什麼理由?鈴木鎮一先生說,本來啊,每個孩子都是天才,但是被庸俗的父母,用庸俗的手段教他幾年,他就從天才變成庸才了!那麼如果這些父母還沒有能力把天才教成庸才,因為把天才教成庸才是很困難的,要用盡心機才能夠。你看一個種子要發芽,你石頭壓著它,你都壓不住,它會找路出來的,你要把這顆種子消滅是很困難的,你知道嗎!所以庸俗的父母天天用庸俗的手段把他的天才一直砍,一直砍斷,一直砍斷。如果父母還沒有能力把孩子教成庸才,再送去學校給老師再教幾年,必定成為庸才!它
(掌聲)
(抓住時機,可以彌補先天不足)
十個月,就可以保護他的天才。所以,你用天才的內容,跟教天才的方法,把握天才的時代,他一定可以成為天才。不僅一般人可以成為天才,縱使是老天對這個孩子疏忽了,所謂陰陽造化不協調,這個孩子心智上有先天的不足,我們人類都可以憑我們對教育的努力,都可以把他挽救回來。但是一定要在他心靈非常純潔的時候,他的機會是百分之百的時候。要不然,老天就把機會漸漸收回去,你的機會就越來越少。所以胎兒百分之百的時候,請你不要錯過這個時機。我常常說:“一個人一輩子受教育,只要十個月就夠了。”我說父母教孩子只要教十個月就夠了,這十個月把他教好了,他就一帆風順。因為根長得很扎實的一棵樹,它自己就會長,你幾乎不用管它。但是如果根沒有長好,或者已經爛了,你怎麼維護都是沒有用的。所以,老天給我們人類一個很大的機會,但是這個大的機會只給你一段時間。
因此,今天在座各位,你如果還沒有結婚,或者是剛結婚還沒有懷孕,或者是剛懷孕孩子還沒有生出來,我恭喜你,你的孩子遇到貴人了——我的名字叫王財貴。(掌聲)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呢?那也沒關係,大不了再生一個。因為錯過時機,永不再來。不過你也不要那麼緊張,說我的孩子生出來一兩個月了,怎麼辦?千萬不要緊張,老天留給我們很長時間的機會。
人類腦神經的發展到了三歲,發展百分之八十。所以三歲之內是斷定一個人聰明不聰明的最好的時機。那麼,發展百分八十,你的孩子如果超過三歲呢?還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,但是百分之二十,到了六歲的時候,剩下百分之十。因為到六歲,人類的腦神經發展的百分之九十都定型了。如果超過六歲呢?到十三歲,發展到百分之九十九。所以六歲到十三歲,就是小學階段,是我們培養一個孩子一輩子的基礎,最後的機會。
(錯過時機,永不再來)
如果有人問你,那如果超過13歲呢?我們就應該說,那就算了吧,因為已經沒救了。什麼意思?就聰明來講,因為中國古人說,三歲看大,一方面說聰明,一方面說他的性情。我們現在光講聰明,這已經是科學證明的了,因為腦神經發展可以用最新的照相技術看到。所以,光腦神經發展來講,十三歲之前,它或許有他的遺傳,他遺傳就是他的起步高一點,但是再高,你也不能夠完整。起步低也沒有關係,最重要是靠人為的努力。所以,天生遺傳對於一個人聰明不聰明,它的影響只占百分之一。百分之九十九,都靠我們後天的教育。那麼,如果十三歲之前你讓他聰明起來,他到十三歲以後,一輩子永遠聰明,不會再笨。因為他不可能笨,腦神經不可能再笨。而且腦神經如果發展得很健壯、很鞏固,到老的時候,他都不會老年癡呆。所以,聰明起來的,一輩子聰明,不會再笨。假如十三歲之內沒有讓他聰明起來,他就一輩子笨,永遠不可能再聰明。那麼不可能再聰明,他想要成就怎麼辦?有。我們中國人說:“勤能補拙。”你很努力,你比別人努力兩倍,人家一天用十個小時用功,你用二十個小時用功。可能嗎?很難。而且你一天用功二十個小時,你能夠用功一年呢?兩年、三年、五年、十年,還是三十年五十年?所以,人生往往都在發現他能力不夠了,一個人就放棄了他的努力了。維持現狀,這樣過活就好了,這樣子過活、過活,活著活著一輩子,到最後死了,與草木同朽。
很多家長都說:“孩子啊。我們比別人笨,但是沒關係,我們努力吧。咬緊牙根吧。”你為什麼這麼殘忍。還有孩子不會問:“媽媽,我為什麼這麼笨?”還好孩子不會問這個問題。孩子如果問:“媽媽,我為什麼這麼笨?”而且你又很誠懇地告訴他:“是媽媽把你教笨的。”那請問怎麼辦?你為什麼這麼殘忍,我問你?我們教育為什麼要這麼殘忍,叫一個人要努力、努力、努力、努力。固然一個人要努力,努力值得我們敬佩。但是,我們為什麼不讓他的努力的效果更好?一個聰明的孩子也會努力啊,而且他更能夠努力,因為他努力起來很愉快。那些不聰明的孩子啊,他們努力起來很痛苦。
(全程性的核心:越早期越重要)
所以,你如果瞭解人生發展的全程性,你就要知道越早期越重要,而且越早期越好做。所以胎兒是很好教的。首先胎兒不會跑來跑去,你看多好教。胎兒不會跟你反抗,你看多好教。第二點,胎兒他的能力,我們要注意胎兒的能力,他是吸收的能力。吸收什麼?吸收世界的訊息。所有訊息他都照單全收,而且百分之百,而且都放在生命的最底層,最底層的意思就是最最重要。雖然我們長大以後那個底層的東西我們好像忘記了,不在意識中,它是在潛意識中。後來越長大,我們放到下意識中,到長大到十三歲以上,我們只是這樣意識,這個意識是生命活動裡面的最高層,但是最小。我們長大以後都用意識在活動,但是下意識跟潛意識都影響我們整個性情。我們有些時候會不知道我們的想法從哪裡來,我們靈感從哪裡來,或者不知道我們的脾氣從哪裡來,就從你的潛意識跟下意識來。你的意識控制不住,而意識的活動只占百分之一,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我們意識以下。那些都是在十三歲以前所受的教育,產生重大的影響。所以我們不是提倡“和諧社會”嗎?不是要“八榮八恥”嗎?一個人能夠聽著口號就跟著改善他的心性了嗎?是不可能的。至少是很難的。一個人的下意識、潛意識都定型了,他要用他的意識來改造他的下意識、潛意識,是很難的。所以現在的西方的這個神經科,就精神病醫生,他就發明了所謂的催眠療法。什麼叫催眠?一個人神經有問題,天天緊張,或者天天不曉得從哪裡來的恐懼、幻想等等,已經進入到這個神經病了。這個醫生就說這個來源很早,不是你的意識所能控制的。於是就拿催眠讓他睡著了,然後叫他回去,他現在三十歲,回到二十歲,回到十歲,回到五歲,回到三歲,甚至回去到兩歲、一歲,甚至,假如可能要回到胎兒,叫你去回想一下你到底受了什麼刺激。於是,這個醫生就用很柔軟的聲音跟你講,你不要再計較,那個人不是故意要傷害你,他是無意中的,讓你原諒他。後來醒過來了,誒,他的心病好了。各位,你為什麼要到長大之後才讓人家催眠?而且催眠很危險,你知道嗎?那個催眠師把你催眠了,他喚不醒你,你就變成真正的神經病。你為什麼不在孩子正在成長歷程,用光明的、積極的,用高尚的、優雅的東西來讓他吸收?你為什麼要讓他吸收這些垃圾、這些污染的東西?所以,良好的教材對生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,不良的教材也在潛移默化。所以你要怎麼選擇教材,要小心了。
(音樂讀經與美術讀經)
這麼容易,能聽的時候是給他聽。那麼孩子出生了呢?出生以後繼續聽,因為人類的聽覺發展到三歲、四歲,就差不多定型了。所以要培養非常敏銳的聽覺,一定要在三四歲之內。所以,學音樂的人都知道,要有絕對音感,要在三歲之內培養。什麼叫絕對音感?任何的聲音的高度,他一下就聽出來,准、不准。還有,很多聲音集合在一起,他能夠分辨得清清楚楚。聽說有一個音樂家,他家裡有一天,這個玻璃杯掉在地上了,亢一聲,大家就只聽到,噢,這個聲音是一個噪音。那一個孩子就馬上跑到鋼琴旁邊,用十隻手指頭彈出那個聲音,亢的一聲。你能夠嗎?你以為你的耳朵都能夠聽到聲音對不對?人家敏銳的耳朵聽到聲音跟你不一樣,而且一輩子就定型了。所以各位,不要錯過時機。
三歲之內,照常讓他聽盡世界名曲,聽盡經典誦讀。還有出生以後,眼睛張開了,他的視覺神經開始發展,發展到十三、四歲就成熟了,而且越早期發展越快,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對他的眼睛做一些教育。眼睛怎麼教育?除了他張開眼睛隨便看你的家庭環境之外,最好的是給他人文的教育。怎麼教?三歲之內,看盡世界名畫,看盡世界有名的雕塑、舞蹈、建築、戲劇。這些在現代來講,都很容易,有很多的博物館他都把他們的珍藏都錄影出來,你只要放給他看就好了。有人說,我要帶去大英博物館讓他親自參觀,那當然很好,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這樣做的,所以我們要利用科技。有人說聽真正的演奏比較好,我們聽那個碟片,他的機器的聲音,這個並不見得完整。這些人都是理想太高,都空想。你可以帶你的孩子去聽盡那些世界名曲嗎?聽盡那些演奏嗎?不行,你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所以,一個孩子他可以在三歲之內,把世界最有名的作品完全看完,這一方面刺激視覺神經的發展,而視覺神經又帶動其他神經的發展。那麼,一方面培養優雅的性情,還有,高度的美術鑒賞能力,這是很難培養的。我們的國民長大了以後,你幾乎看不懂什麼叫作世界名畫,你不知道它為什麼成為世界名畫。就是看它說,畫得還蠻漂亮的。這不是漂亮不漂亮的問題,是你的心靈要跟那個畫家有起共鳴,你才能夠受到感動。這種能力是很難培養的,是幾乎不可能培養的,尤其長大以後,是培養不起來的。三歲之內他自然有感應,因為,我們的孩子剛從天地而來,而這些美術音樂的創作者,都是天才,天才就是天地的才華。所以我們的嬰兒胎兒最接近他們的心靈。他們是屬於聖賢的心靈。所以孟子說:“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一個聖人的心靈就跟嬰兒的心靈是一樣的,那麼純真,那麼樣的深遠。你不要看不起你的孩子。
為什麼我們都看不起我們的孩子呢?因為我們都問孩子:“你懂嗎?”他當然不懂了,你懂的比他多啊?現在我們整個國家的教育就問:“孩子,你懂嗎?你不懂,我講給你聽。”老師都以為他比孩子偉大,家長都以為他比孩子聰明。告訴你,孩子有孩子的聰明,是你所不及的,而且你永遠也及不了他。所以,我們不要因為孩子對於知識的理解還沒有成長,我們就看不起他,我們就用理解的方式來教他。大人的理解能力成熟了,你的理解能力當然比他好啊,你跟他比理解能力他比你差,所以你就一直要教他。然後呢,你就浪費了他的這種吸收能力。所以理解能力是輸出的能力,吸收能力是輸入的能力,老天安排我們人生先輸入再輸出。現在我們家長就拼命要讓他輸出,結果看他不能輸出,就說,你怎麼這麼笨?你什麼都不懂,我就教你很淺的東西。於是就把最無聊的東西都教給他,所以現在我們孩子所學的教材都是無聊的、白癡的教材。無聊的教材、白癡的教材培養出無聊的人生白癡的下一代。什
(掌聲)
所以三歲之內聽盡世界名曲,看盡世界名畫。三歲來不及,三歲到六歲,一定要做這個工作。所以我到幼稚園,我都勸幼稚園,從早上上學到下午放學,整天古典音樂不斷,他聽三年,也聽盡世界名曲了。然後如果能夠再聽經典,那更好。然後如果六歲來不及,六歲到十三歲,最後一個階段。當然了,我們說十三歲以上怎麼辦?其實十三歲以上還是可以的,至少一般的人,就是你沒有特別教育的孩子,他都會還有基本的聰明。雖然他不能夠再增加聰明了,但是他用他基本的聰明,在這個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,他也能夠有相當的成就。所以十三歲以上,其實還是可以的,像我們各位,你不是十三,你是三十了,其實也是可以的。甚至,任何時刻都是可以的,都是可以接受這種經典教育的益處的。等一下如果有時間,我介紹我們大人怎麼樣來對自己做讀經教育,現在我們先說一個孩子。
不過我們剛才講了那麼多,還沒有進入到真正的所謂讀經。我們只是說音樂、美術這兩方面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人類最先成長的感官是耳朵,再來是眼睛。眼睛跟耳朵在這麼早的時期,對我們整個人生的影響很大,尤其對聰明不聰明影響很大。你看,假如一個人耳朵,就是聽覺訓練好了,他聽覺敏銳,我們古人稱為“耳聰”;假如他的視覺訓練好了,我們稱為“目明”,耳聰目明,就簡稱“聰明”。所以古人老早就知道,聰明跟耳朵、眼睛有關。那麼我們就把它姑且稱為音樂讀經、美術讀經,或是聽覺讀經、視覺讀經。而讀經的胎兒我們就稱為讀經寶寶。現在海內外已經有成千上萬的讀經寶寶,就是在胎兒時候做讀經教育,生出來的孩子確實就是不一樣。家家戶戶生了這種孩子,都認為這是父母的福氣。所以,我建議我們各位,我們在重慶市,如果你有身份有地位,可以影響更多的人,請你這輩子去做一件事,就是去推廣這個胎兒讀經。假如你沒有什麼身份地位,你在你的親戚朋友之內,推廣胎兒讀經教育,你是功德無量。代
(掌聲)
(聽經與說話)
剛才講到該聽的時候就給他聽,所以他也就開始聽,聽古典音樂跟經典,所以我們聽經典,出生了以後再繼續聽經典。但是,對於經典教育,所謂讀經教育,我們還要注意,他長大到一歲,或者一歲多了,一周歲多,他就可以開始講話了。其實一個人會講話,他不是那時候才開始會講話,他是經過了胎兒跟出生以後一年,他的想要練習講話,這樣他才開始講話的。所以我們對於聽很重要。我們不能夠整天到晚讓他聽我們講話,我們讓他讀經,就可以整天到晚讓他聽到人類在講話。所以他已經開始模仿。所以聽經典的孩子比較容易、比較早開始說話。或者說他一開始說話的時候,不是叫爸爸媽媽,他是開始“子曰子曰”,這樣。
(如何學英語:英文經典誦讀)
還有這個聽,剛才說聽經典,我曾經這樣建議,不只是準備兩架CD,聽兩種聲音,準備三架CD,一架放古典音樂,一架放中文經典誦讀,就從《論語》開始放。那麼一架呢,放英文經典誦讀。因為現在的中國社會都想讓孩子學會英文。要學會英文是很簡單的,我們就看美國孩子怎麼學會英文的。美國孩子不必學就會了,至少不必學就會講英語。會講英語,英文就會比較容易學。所以美國孩子講英語是不必教的,就好像我們中國人講漢語是不必教的一樣。那他們為什麼會講英語呢?因為從他入胎開始,他就都在聽這種語言。所以我們如果用這種教法,我們用三架的CD,另外一架放英文,英文的語音,而這英文的語音呢,也是讀書,讀什麼書?讀英文世界最高明的書,稱為英文經典誦讀。英文經典誦讀發出來的聲音也是語言啊,但是他的含義可能很深。所以就語言來講,他的作用跟你講英語給他聽是一樣的,跟聽一般的英語是一樣的,跟聽一般的英語故事是一樣的,不過它的內涵可能不一樣。所以我們就讓他聽英文經典誦讀,聽十個月,一出生,你可能會發現這個孩子前輩子可能是美國人,因為他對英語就那麼熟悉。
這裡,前幾天我發現一個證據。一個法國的孩子,家長發現他有自閉症,他不講話的,家長講話他也好像聽不見,他也不跟家長講話,就糟糕了。所以就請,心理醫生來治療,這個心理醫生想盡各種方法,要跟他溝通都沒有辦法。後來,忽然發現這個法國的孩子,如果跟他講英文,他就有反應。於是,這個醫生就跟他講英文,結果那個孩子居然好像聽得懂,而且他還會回答。這怪了。就問他的父母親說:“你們家裡有在教他英文嗎?”說:“沒有啊,我們是法國人都講法文啊。”那這個孩子為什麼懂英文?這個媽媽就回憶了,她在懷孕的時候,懷這個孩子的時候,是在英國人的公司做事,她都聽到是英文,她跟同事講話也是講英文,所以這個孩子在懷孕期間是在英文的環境之下長大的,所以出生以後就只聽得懂英文,而聽不懂法文了。所以你不要看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,糊裡糊塗,他精明的很。
好了,這樣做,用三架CD。那你說三架CD,這個聲音會不會太嘈雜?這個聲音好像嘈雜,那他聽了嘈雜聲音會不會發瘋?我說如果會發瘋,大人先發瘋,孩子大概不會。我們很少看到孩子因為聲音嘈雜發瘋的,但大人很容易。所以今天要解決這個問題。這個孩子受到教育了,我們大人就發瘋了,這樣也很麻煩嘛。其實大人也可以不發瘋,只要你不注意就不發瘋。什麼叫注意,剛才說我們大人只剩下意識了,意識在活動,你把你的意識專注在一個地方叫注意。但是現在有三種聲音,假如你三種聲音都要注意,你的意識就要分成三方面,於是你一心多用,你就發瘋。不過,你要知道,我們的孩子本來一心可以多用,因為他根本不注意。他不去注意,他都已經注意到了,我們大人去注意,都恍惚了,所以我們大人學習能力是很差的。我們孩子,他不必注意,四面八方他全部吸收。所以,有人用四種聲音,但我沒有鼓勵用四種聲音。不過用四種聲音應該也沒有關係,只不過你不要把四個CD擺在一起,以免讓人家誤以為你在賣CD。聲音從四面八方而來,這本來就很自然的,所以能聽的時候給他聽。
(一個孩子能夠講話,是天地間不得了的大事)
剛才說到一歲幾乎會講話了,這樣就可以,能練的時候給他練。什麼意思?就讓他練習講話。一個孩子練習講我們的普通日常用語,這是你不要教的。但是,一個孩子不可能整天到晚,常常講話。但是,你如果讓他念經典呢,他除了平常講話之外還可以多訓練他的口舌。而且可以比較長時間的來讀經典,而訓練口舌有什麼意義?剛才說過,我們的訊息刺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我們動舌頭,其實就動口腔。口腔、舌頭,他的肌肉活動是很精微的、很精密的。我們要用很精密的腦神經來掌握,來控制,我們才可以動我們的口舌,有正確的運動。比如說你吃東西,一個最小的剛出生的胎兒,他可能有吸吮,就是吸奶的這個能力,自然的。但是他的咀嚼能力可能還不好,吞咽固體的能力可能還不好,等等等等。而長大到一歲左右的時候,他就開始動他的口舌,做語言的練習。你要知道,一個人要發一個音是很困難的。所以,為什麼孩子一出生,他不會發一些正確的聲音,或者剛開始講話,他的聲音還不正確。因為要動他的口舌,達到一個標準,是要調動非常細密的神經系統。比如說你要發一個“啊”,發一個聲音,你必須丹田,就是所謂的下腹部用力,這個擠壓橫隔膜,橫隔膜上來擠壓你的上腹部,上腹部擠壓你的肺部,肺部透過氣管、支氣管到喉嚨,喉嚨這裡還有聲帶,要配合,出來以後,舌頭分舌根、舌尖、舌面,還有你的嘴,你的牙齒,你的嘴唇,你的臉頰,甚至你的鼻腔,通通要聯合成一體才發一個音。所以,你不要認為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一出生就不會講話。因為要發音是很困難的,為什麼剛剛講話不標準,因為要發音是很困難的。於是,我們讓他練習發音,就是在鍛練他的聰明,所以,口舌常常動的孩子聰明,我們怎麼讓他口舌常常動,讓他念書。怎麼讓他念書?你說:“小朋友,跟我念。”你念子曰,他就跟你念子曰,你念學而時習之,就跟你念學而時習之。這就在動他的口舌,雖然念的聲音不標準,沒有關係,雖然念的文句不完整,沒有關係。有人說,一個這麼小的孩子,應該教他《三字經》啊。因為《三字經》只有三個字啊,他講得比較標準啊。各位,你千萬不要這樣想。假如他會發三個音,你一直教他三個音,一直教他三個音,他的語言能力就得不到你的教育的功效。因為他已經會發三個音,你為什麼要教他三個音?他會發三個音,你教他五個音,學而時習之。他縱使五個音發不出來,但他想要發五個音,這個想要發的心態就已經在鍛練他腦神經的發展了。所以,教《論語》的孩子比教《三字經》的孩子聰明。你要讓你的孩子笨,就教他《三字經》吧。那有人為什麼教《三字經》呢?除了這個理由之外,他認為《三字經》孩子會念。你要知道,他不會念沒關係嘛。學而時習之,他念“時習之”也是三個字嘛,那“學而”兩個字念出來有什麼關係呢?他過一個月兩個月會念了,他會念五個字就比會念三個字聰明。那麼有人說,我為什麼教我孩子《三字經》,因為《三字經》他比較容易懂。他怎麼懂呢?是你懂,不是他懂。所以大人都是為了自己在做教育,你不是為了孩子。、
(掌聲)
所以懂不懂的觀念一定要破除。那麼你要教他不懂的東西有什麼用呢?剛才不是講過嗎?鍛練腦神經系統就有用,將來這個腦神經系統可以供思考、理解所用。所以一個人要將來能夠學好數學,能夠學好科學,他的唯一的一個道理就是讓他聰明。讓他聰明有很多方法,就是大量的訊息刺激,而最大量的就是口舌的訊息刺激,比聽、比看還要大量,因為聽跟看是輸入,而口舌是輸出,而且你口舌要動,一定要聽,所以,聽覺也訓練到了,你的口舌也訓練到了。
所以,一個孩子能夠講話,是天地間不得了的大事。我們要讓他多講話,但是他不能整天到晚嘰裡呱啦講話,我們叫他讀書、讀書。這個時候不能讀怎麼辦?念。等到兩歲、三歲了,就能讀了。什麼叫讀,看著書讀。看著書,一方面眼睛看,一方面耳朵聽大人做示範,然後他口舌模仿大人的聲音。這種模仿,剛才說過了,是很困難的,結果一個孩子兩三歲就能夠模仿了,你一直讓他模仿一直讓他模仿,是增進聰明最好的方法。還有,你看著書讀,比如一個兩歲多的孩子,你拿著書,把他抱到膝蓋上,然後你說,“小朋友跟我念,子曰”,你就指子曰兩個字給他看,“學而時習之”,就這樣指。或者他如果已經很熟悉了就叫他指,指錯了,沒關係。但你隨時有機會就指指字,有些人是用大字棒,也可以,不用大字棒也沒關係。他只要常常看這些字,他就有印象,印象深的,他就能認字。所以教讀經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,大家發現最初步的功效,就是認字。其實讀經的功效很深遠,一般家長老師都看不見,但是認字,家長老師可以看得見,就很高興了,他認為孩子認字真了不起。其實認字是很簡單的,認字是不需要教的。一個孩子怎麼認字?多看了就能夠認。
(讀經教育之精微處:為什麼先讀高度的經典)
比如我舉個例子,你第一天教你孩子,《論語》第一章,你說“小朋友跟我念,子曰”,他會念“子曰”,“學而時習之”,“學而時習之”,“不亦樂乎”,“不亦樂乎”,這樣念。念這一章,念了一遍再一遍,一遍再一遍,念三分鐘,就念了七八遍了,十幾遍了,他不想念了。不想念了沒有關係,他在那裡玩,你念他聽,要不然把CD放著,他也在聽。聽了就有效,念了更有效,看著念,效果又加倍。但是你不要逼著他,你一定要給我坐好,你要給我讀一個小時。無所謂的,隨便教,因為他隨便念一念就好,隨便聽一聽就好,隨便看一看,也就好了。然後第二天教他,“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第三天教他,“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。”第四天教他,“子曰: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。”這一章。第五天教他,“子曰:君子不重則不威”。一天教一章,都給他念三五十遍一百遍。五天之後,這個兩歲半的孩子,他就能夠認字了,他至少認兩個字,哪兩個字?口
(眾答:“子曰。”)額大家都很聰明,但是都沒有良心。因為什麼?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想,他能夠懂得“子曰”這兩個字的意思嗎?
“子曰”這兩個字在大家日常生活當中有用嗎?沒有。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。因為我們現在不講“子曰”了,我們講“老師說”,所以這兩個字沒有用。所以,什麼時候用?等他上了初中高中再用,所以那時候再教“子曰”。各位,是這樣子的嗎?人是這樣長大的嗎?認字是這樣教的嗎?我們就這樣教。教一個字,就要認一個字,會寫一個字,會用一個字,還要會造詞造句。你教一個字就很困難,我們隨便教,結果他就三五個月,古人是半年之內就可以認完兩千五百個漢字。半年認完兩千五百個漢字。現在我們的小學教育,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,也認兩千五百個漢字。到底是你古人聰明還是你聰明?
所以現在我們把認字教得太困難了。現在所謂的教改教改,有很多教改的方案都說我們怎麼來教我們孩子認字,就是讓他脫盲,讓他不要再做文盲。我們要提早讓孩子認字,提早讓孩子認字有一個好處,就是讓他提早閱讀。提早閱讀有一個好處,就是提早吸收知識。知識量大,他的理解力也好,就提早會思考。然後他提早閱讀,他會養成閱讀習慣,對一輩子都有好處。所以提早閱讀是很重要的,提早閱讀的前提是提早認字,所以提早認字變成我們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。但是怎麼提早認字?非常簡單,你只要教讀經,你都不需要提早認字,他就提早認字。所以,教認字是很簡單的,就是不必教。所以,你只要教他讀經,而且經典的字,它出現的單字是無窮無盡的。
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我們孩子認字,都只出現日常用字。因為我們認為一個孩子必須瞭解,所以教他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,比如說花花草草,貓貓狗狗,就教這些東西。認為理解才能教,其實我們發現,讀經的孩子最後也能夠認識花花草草、貓貓狗狗。為什麼?因為那也是日常生活常出現的字,我們經典也常出現的字,他經典的字也會認,一般的字也會認。所以讀經的孩子對於讀白話文就沒有問題。而且,語文能力增高了,讀白話文更簡單。所以讀經的孩子很容易走入閱讀這個階段。開始閱讀了,他手不釋卷。
所以很多人都要提倡閱讀,認為孩子能夠自己讀書,是多麼可喜可賀的。各位,一個孩子要自己讀書,那是很簡單的啊。因為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啊,每個人都有求知欲啊,尤其是一個孩子更有。我們只要教他認字,他就會讀書;只要會讀書,他就廢寢忘食。現在所有的教讀經的家庭跟老師都可以做見證,讀經的孩子,我們現在要預防他,太喜歡看書了,所以家長跟老師都要時常去監督他,你不要再讀書了!現在要限制孩子讀書,因為讀書把眼睛都讀壞了。而且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道理就是,讀那些是沒有用的書。什麼意思?他能懂的書就是沒有用的書。一個孩子能讀懂的書就是沒有用的書。各位,你現在用你童年所讀的書,你來為人處事嗎?你來建功立業嗎?你來愛國治民嗎?沒有的事。那些書都是敲門磚,敲了門,丟掉。叫垃圾。不要讓你孩子看太多垃圾的東西,因為障礙他心靈的成長,所以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讓孩子看太多書的。各位,人生時間有限,你讀這些千古流傳的經典你都讀不完了,你還有時間去讀那些童話嗎?那些故事嗎?而那些童話那些故事如果要讀,豈不簡單嗎?什麼時候讀?我長大再來讀。什麼叫長大?我把我的語文能力培養好了再讀。一個人,就是人生,培養語文能力最好的時機是十三歲之前,所以十三歲之前是人類語文能力的關鍵期。所以,一輩子要用的語文的能力要在十三歲之前培養完成。
一個中國人,他一輩子要用的語文能力,最少要培養一種能力,就是能夠讀經、史、子、集的能力。因為五千年來,所有的書,有用的書,通通都是文言文。經、史、子、集通通是文言文記載的。不能讀文言文,就不能讀經史子集,不能讀經史子集,你就不能夠認識中國祖先的智慧,不能夠認識中國祖先智慧的人,就沒有中國人靈魂,沒有中國人靈魂的人就不是中國人。,
(以上的話先生一口氣說完,掌聲響起。)而培養讀經史子集的能力是那麼簡單,只要在十三歲之前,用經史子集教他,他就自己會讀經史子集,不需要你講解,不需要你引導。
這是人類的本能。就好像一個孩子,一歲兩歲就會講話,到三歲我們講話的能力就成熟。講什麼話,講你從胎兒開始聽的話,從來沒有一個家長告訴他,你的語法應該怎麼辦,你的發音應該怎麼糾正,從來沒有的。所以美國的父母沒有教美國的孩子他的文法,他的文法不會錯。中國的孩子沒有教中文的文法,孩子的文法不會錯。誰教他的?人類本來的能力,天性。我們能夠讀古文,不是老師教古文教出來的,現在老師不是教古文嗎?初中就有簡單的古文,高中比他深的古文,到大學還有古文的課程。請問我們學了七八年的古文,你會古文了嗎?不會。為什麼?你讀得太少。而且讀書的方法錯誤。古人的方法是對的。就好像一個孩子學語言一樣,天天就在這個語言環境中。他聽了日常語言,聽了一百遍一千遍,所以他就會用了。我們如果讓他讀古文,讀一百遍一千遍,他的古文也就會了。所以,有人說,你能夠背《古文觀止》的一百篇文章,你就會讀古文了。你能夠把一百篇背熟,你就會作文,作古文了。這是非常簡單的事。
現在我們的教育不是這樣做的。我們不是叫他接觸古文,我們是讓他從小語言能力培養的時候,讓他接觸這些日常生活語文。你要知道,日常生活語文分“語”跟“文”,日常生活的語是三歲就學好了,我們的文只是用文字來把這些語記載下來,寫出來。所以,這些文字的學習是有用的,因為這些文字將來可以讀別的書。但是這些文字記載的內容是沒有用的,因為他三歲就懂了,你為什麼還要教他懂得的東西?你不是重複嗎?不是浪費嗎?所以所有的白話文教育通通都是浪費。假如我們還教孩子白話文,你就浪費你的孩子。所以白話文是不需要教的,白話文是自己會的。信不信就由你了。我們只教高的,低的就會了。而且更會,會得更好。所以,民國初年,提倡白話文的那些人,胡適之,陳獨秀,魯迅,通通是讀古文長大的,他們沒有讀過白話文。要作白化文還不簡單嗎?現在我們都從學白話文長大的,我們的白話文作不好,古文更不好,連入門都沒有。所以我們兩面都失敗,他們兩面都成功。
因此教育是有道理的,尤其語文教育,一定要用語文的方式,就是多聽、多看、多念、多接觸。懂不懂?沒有關係,自然就會懂。所以有人說,經典那麼困難那!我說,經典哪裡困難?你說經典哪裡困難?大家都七嘴八舌說了,最後大家一致贊同說:“易經最難。”我說,說易經難的舉手。很多人都舉手。我說:“讀過易經的人舉手。”沒有人舉手。我說:“你受過什麼教育?”他是高中、大學、研究所,都畢業了。我說:“你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?”所以現在整個中國人都被教得不負責任了。所以以後不要再說經典困難,除非你讀過經典。那麼我說,《易經》你讀過嗎?沒有人讀過,沒有你怎麼說它困難呢?那有人很勇敢說:“我讀過。”我就問他說:“你讀幾頁?”他說:“我讀兩頁,沒有一句我懂的,所以很困難。”我說:“老兄你為什麼不讀下去,第三頁就有你懂的了,你為什麼唯讀兩頁就不讀了?”
所以我們的教育是錯誤的,尤其是語文教育。文化教育、性情教育、品德教育、智慧教育、美感教育,通通是錯的。因為都要理解。你要知道理解是科學教育,不是人文教育。人文教育是薰陶,是潛移默化。科技教育呢?是思考,是理解。但是人文教育也不是不理解。它薰陶久了就理解,而且這個理解它有層次有深度的。而科學的理解是理解就理解了,就到那裡,所以科學是死的。科學的知識是死的,人文的知識是活的。死的要用死的心靈來學,活的要用活的態度來學。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。而一個人,老天安排,他先有人文的吸收,有人文的蘊釀,最後人文的吸收跟蘊釀,培養出來的腦神經系統,去供科技的思考。所以人文的學習是科技的基礎。假如這一點沒有分清楚,我們的教育永遠是在浪費我們的人生。
(讀經的方法非常簡單)
所以,你要學好文言文,你就用經典教育來教他。那經典教育怎麼教?就是反復誦讀。怎麼反復誦讀?同一段文字,不管是一百個字、一千個字,同一段文字,練習一百遍。所以我現在提倡一個很基本的讀經教學法,就是“三百讀經法”,供大家參考。這是一個很基礎的標準,你如果做不到,可以降低一點,你如果做得到,可以升高一點。
三百讀經法,一天一百個字的進度,大概是《論語》第一章、第二章這麼多。第二個一百,那麼念一百遍,有時候念十遍,上午念十遍,中午念個十遍,晚上比較有空,念個三五十遍,要睡覺前念個二三十遍,大概一百遍了,念一百遍。然後第三個一百,給一百分。給誰一百分?會背的人,給一百分;不會背的人,也給一百分。那怎麼有這種給分法呢?有。因為會背了,就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了,因為他已經誦讀了那麼多遍了,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了,將來長大以後他就融會貫通了,就能拿出來用了,而且越用越精明,用一輩子用不完。他如果不會背呢?他不會背,那一百遍已經對他腦神經系統有良好的發展,而且留下一點點印象,將來要複習的時候也比較容易,還有他會越讀越聰明,越讀越聰明,到最後一百遍就會了。有些孩子讀了以後,進步了,八十遍就會,再進步,五十遍就會,二十遍就會,有的是三遍就會,有的是一遍就會,叫做過目不忘。這是每一個人都具備的能力,但我們不要求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讀二十遍就會,讀二十遍就會背的,我們也讓他讀到一百遍,鍛練他的腦神經系統。還有,讓他終生不忘。
所以,讀經的方法非常簡單,就是拿到最高深的、最有意義的教材;方法就是利用人性,能聽的時候給他聽,能念時候給他念,能讀的時候給他讀,而反復聽,反復念,反復讀。就這麼簡單,就培養了他高度的語文能力;有了高度的語文能力,他就有深度的文化教養;有深度的文化教養,他就性情比較容易端正,他的品德比較容易高尚,而且,他的智慧比較容易高超。然後,有了這樣子的能力,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,有了良好的語文能力,他就可以自己去讀所有的其他知識類的書,所以我們學校裡面所有的課本都可以讓他自己讀,而且他可以讀比學校課本多出十倍到一百倍的內容,他將比任何的父母跟老師學問還要大。如果不是這樣,你的孩子就不可能成為大人才。
所以,教育是非常簡單的。我們把把握要點。第一個要點是高度的,高底可以籠罩低度;第二個要點是核心的,核心可以帶動週邊。那麼,核心的課程是語文,語文要用高度的語文。所以,十三歲之內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教他語文,語文最重要就是教他高度的語文,高度的語文就是經典。經典怎麼教他?就是要反復誦讀,教育就完成了。任何一個家庭,任何一個學校的班級老師,如果能夠這樣做,他就發現,他的教育越做越輕鬆。因為孩子聰明起來,學習能力強,而且孩子性情穩定,學習態度好。還有,他比較理性,比較好溝通。還有,他的原來的那種純真,他的同情心,也都比較容易保持。所以這個孩子不僅是好學,而且他也有品德,所以,有品而好學,叫做品學兼優。
那麼我現在就舉一些實際操作的方法,或者說是一些模型。有的人是在家裡自己教,這也很好。不過父母要兼作老師,不容易。所以最好是團體來教。
團體教,有兩個方式,一個是業餘讀經班,因為大家都要上學嘛,下學的時候或是一個禮拜一兩次,然後去一個團體來教讀經。這也是可以的。不過這只是少量教讀經。有些家長發現讀經的時間越多,讀的量越大,他的進步越快。他就想讀經的時間如果很多,那我們孩子還要學別的東西,比如要去學校啊,學校還有功課啊,怎麼辦?那學校老師說,我的功課都很多啊!你怎麼叫我讀經?我教讀經教一點點是可以,教很多怎麼辦?現在我要告訴各位,讀經的時間如果能夠到達所有學習時間的一半,那這樣子就是一個基礎的標準;少於一半,你都可能在浪費孩子;如果一半以上,你就在幫助你的孩子了。那麼時間是一定的,很多老師都這樣說,我的孩子全心全力的都在做功課,都做不好功課了,現在用一半的時間讀經,功課什麼時候做得好呢?我說,用一半時間讀經,那個讀經的效果,經典的作用是一輩子的好處。而剛才說了,讀經的孩子提升他的學習能力了,他只用一半的時間就可以把原來做不完的功課做完。所以,我們說,我們的孩子要應試啊。讀經的孩子應試成績最好。如果能夠用三分之二的時間讀經,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做功課,那功課會更好。所以,最後我們觀察了許多的孩子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,最好的方式是十分之九的時間都來讀經,用十分之一的精神力氣去做他現在要學的東西,不管是幼稚園,還是小學的功課,用十分之一的時間跟力氣就學完了,而且學得更好。假如你不相信,你就去障礙你的孩子吧。強
(鼓掌)
【檢驗讀經的四個標準:及早讀經、老實讀經、大量讀經、快樂讀經】
所以現在我到處演講,有人聽了我的演講,或是看了書,他就開始教學。那麼怎麼評判他對讀經的實踐到位不到位,其實就是他對讀經的瞭解到位不到位。因為瞭解到位,實踐就會到位,這叫做檢驗的標準。我們有四個標準來檢驗,你今天聽完了我的演講以後,你也可以做讀經的教育,你也可以隨時用這四個標準來檢驗你是不是做到位了。
第一個標準是及早讀經。及早的意思就是越早越好。但是及早,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怎麼辦?所謂及早,是早到從今天開始,就是最早了,你不能更早,所以及早讀經。
第二個標準是老實讀經,老實讀經就是越老實越好。什麼叫老實?第一點,讀真正的經,不要讀假的經;讀大的經,不要讀小的經。那麼什麼叫真正的經,什麼叫做大的經呢?就是剛才所說的,第一個層次、第二個層次的經,第三層次以下都是小經,都是次要的,乃至於不需要讀的。所以第一個老實讀真正的經,第二個老實就是只有讀經,沒有花樣。花樣越少越好,那說沒有花樣他怎麼有興趣呢?現在我們所有花樣都是為了維持他的興趣,我們都忽略了,孩子本身就喜歡學習。而且孩子學習的基本特色就是反復,就是跟著做,反復做,做到他熟悉了,熟能生巧,他就很有興趣。所以他是以成就感來維持他的興趣。現在我們是用遊戲,用講故事,用各種的活動、接龍、打拍子,來維持他的興趣。這種維持興趣都是外在的,不是內在的。內在的興趣是,他一直讀、一直讀、一直讀,讀進去了,讀出味道了,他一輩子就是一個好學的人。你如果用很多的花樣,花樣沒有了,他就不讀了。現在學校或許有花樣,或是連花樣都沒有,因為老師來不及做花樣了,現在學校就以考試來引導他學習,不是引導啊,來逼迫他學習,只要不考試了,他就不讀書了。但是我們讀經的孩子,一直讀、一直讀、一直讀,他對讀書產生興趣了,他自己終身都在自我教育。所以要培養一個孩子能夠自己教育自己,能夠定下心來讀書,那是你花一千萬都買不到的。這是人生的最大的幸福。因為他隨時在長進自己。要從小開始,用這種方式,一直讀、一直讀、一直讀、一直讀,就是老實讀經。
第三,就是大量讀經。你有沒有大量,就看你認知了多少。什麼叫大量?第一點,讀很多。 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
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、古文、唐詩、宋詞什麼都讀了,讀越大量越好。因為越大量,他的整個的學養的基礎就越扎實。第二點,要反復,越大量越好。剛才說過一百遍是一個基本的標準。很多真正讀經的老師,他教導他的學生要讀兩百遍到三百遍。讀三百遍以上,不僅是終生不忘,而且整本都連起來了,整本會背。就說讀論語吧,背論語怎麼背?就是從“子曰學而時習之”開始,一直背到四百九十八章,背完。這樣一連串背一個小時,沒有停過,沒有斷過一個字,這樣子叫做把論語背完了。大人,我們長大的人是比較難達到這個境界,一個兒童是人人都可以的。但是你錯過時機,他就永不再來。。
《易經》兩萬四千多個字,一口氣背完,兩個小時。
《易經》是很難背的,你如果打開《易經》就知道,因為他很多地方都很類似。但是一個孩子就可以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這樣一直背出來,不錯一個字。這都要兩百遍到三百遍的工夫,這叫大量讀經。所以,大量讀經,時間也要花得多,花多少時間呢?每天最好能夠平均八個小時讀經,讀十年。最中下的孩子,就是看起來很笨的、在學校考試成績都是不及格的這些孩子,如果能夠這樣讀,讀十年,他也變天才。如果中等以上,那就更不得了了,他就可以成為一個不僅是繼承中華文化,乃至於匯通中西、融貫古今的大才。他的基礎就奠定了。一天,八個小時,讀十年。你說八個小時讀經,那這個孩子不是枯燥乏味,他不是反抗嗎?不然,有些孩子會要求多讀一點,所以往往有一天讀十個小時的孩子。你不需要去強迫他。但是剛剛開始讀的時候,確實他不習慣。所以有些孩子剛開始讀,一天只能夠讀三個小時、四個小時,你就讓他讀三個小時、四個小時,其他的就讓他玩,玩的時候就聽,聽也在讀。漸漸地他就靜下來。尤其是多動症的孩子。多動症他不是到處跑嗎?到處鬧嗎?這個很簡單的,只要一天讀經八個小時,大概兩個禮拜就治好了,有人三天就治好了。他不動了。不是不動,他該動的時候動,不該動的時候他就靜,這樣能動能靜,是最高品質。不僅是多動症,因為你經過大量的、反復的這樣讀,一方面增長你的腦神經系統,一方面調整你的腦神經系統。經過調整以後的腦神經系統呢,他就很順當。所以,現在有很多孩子叫做感統不良,感覺神經統和不良,他手腳不協調,手眼不協調,他走路會歪會斜,這種孩子也很讓人頭痛。怎麼做?讀經。一直讀、一直讀、一直讀,就在清洗他的頭腦。例子很多。因為只要在十三歲之前,他的腦神經系統都還有可能改造的時候,我們改造他。你可以用很多方法改造,西方有所謂的特殊教育的這種學問,用了很多很多的方法,但是操作起來都相當的費勁,很困難,都要大人永遠陪著他,要教他做一些動作。但是,效果還是很少。只有讀經,能聽的時候給他聽,能念的時候給他念,能讀的時候就給他讀。老師沒有時間,就放CD給他聽。就這樣子,它就可以把一個心智不成熟或者心智有障礙的人,讓他恢復正常,而且超越正常。不過,你一定要把握十三歲之內。十三歲以上也不是不行,效果比較少。那麼,讀經就這麼簡單,大量讀經。
再來第四個標準,就是快樂讀經。只要你越早越好,他就越快樂。只要你能夠越老實越好,你不要做花樣。剛才說了,讀出味道,他就快樂,而且這種快樂不是嘻嘻哈哈的那種遊玩的快樂,而是一種心裡非常篤定的那一種深度的幸福之感。所以我們要轉外在的快樂為內在的幸福。凡是內在幸福的人,他的快樂是比較深遠的。他如果一直在外表上的、嘻嘻哈哈的、吵鬧的那種快樂,到最後他自己也會感覺非常的空虛無聊。而且我們父母親、老師、朋友,他的小朋友也都會感覺到厭煩。所以我們要知道快樂有兩個層次,一個是淺度的、遊戲的那種快樂,那種快樂是很容易得到的。所以一個讀經的孩子,他能靜的時候他很靜,能動的時候他也很動啊,他也能夠那麼快樂啊。但是,並不一定能夠有幸福。所以有幸福之感,一定要有深刻的教養,我們用讀經可以讓他比較容易達到。
所以,四個標準,大家去檢查。及早,你對讀經瞭解多少,就看今天晚上回去有沒有立刻教你孩子讀經,不過現在已經很晚了,明天早上開始教。第二個,老實。不要再教《三字經》那一類的書了。但那類書也不是通通不要讀,你可以隨便讀,偶爾讀一讀。一個會背《論語》的孩子,你只要丟一本《三字經》給他讀,他自己就讀起來了。但是,唯讀《三字經》的孩子你叫他讀《論語》,是很困難的。所以我們教育要越教越簡單,你不要越教越困難。怎麼越教越簡單?最先就教他最難的東西。那怎麼教他最難的東西?就是在他不知道難、不難的時候,就把人間最難的東西統統教完。他知道難的時候已經學完了。這就是教育的智慧。所以,老實讀經,老老實實做。
再來就是大量讀經。現在除了家庭教育,社區的讀經班,還有學校老師也可以做讀經教育之外,現在還有一種新興的教育的模式,叫做私塾。什麼叫私塾?這用古代的名稱了。就是由父母,或是由一個老師,自己用自己的教育觀念來教孩子。什麼觀念呢?大部分都是用讀經的觀念,所以叫讀經私塾。孩子沒有上學,孩子去私塾讀書,而且這個私塾可以是走讀的,早上八點來讀書,讀到下午四點半、五點,放學回去,跟學校的作息一樣,但是,只是把學校的課程全部改成經典。那學校的課程怎麼辦?他隨便自己偶爾看一看,就全部會了,而且超過學校的功課的能力。
所以,私塾有這種模式。還有進一步的模式,就是寄宿型的,就是全天候的讀經,包括晚上也住在學堂。像這樣的效果最好,一年可以抵十年用。一個中等資質的孩子,一天只要讀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,讀一年,他就具備終身能夠讀經史子集的能力。何況他如果讀兩年、三年、五年、十年,這是培養大才的方法。
還有,他所讀的書不只是中國的經典,包括外國的經典,比如說英文的經典、法文的經典、德文的經典、西班牙文的經典,乃至於拉丁文的經典。這個經典怎麼讀?我們去哪裡請老師?中文我還會教,英文怎麼辦?很簡單,我們中文的教學法就是“小朋友跟我念”,你念了他就跟。我們外文的教學法就是“小朋友,跟它念”。跟誰念?
CD。跟碟片念。跟碟片念是最正確的教學方法。為什麼?你如果要教一個孩子讀英文,你請英文老師來教,他的發音可能是不標準的。而且他可能沒有讀過這些經典,他讀起經典來是結結巴巴的。那我們的CD呢?他是外國人讀的,而且我們選擇發音非常標準的外國人,還有,他讀得非常流利。那小孩子他怎麼學呢?他就聽CD。聽幾遍呢?聽一百遍。聽一百遍會跟著讀,聽兩百遍他也會背。一章一章地背,一篇一篇地背,一本一本地背。其實只要背一本到兩本的英文,只要能夠背五萬字左右的英文經典,這一輩子的英文你就不要煩惱了,他自己就能夠走向英語、英文學習之路。我們現在整個國家對於國民的英語、英文的教育,感覺非常艱難。我們每個家庭也為孩子的英語、英文教育花很多的時間、精神、金錢。我告訴各位,要把英文學好是非常簡單的事,能夠背誦五萬個字的經典英文,你這輩子的英文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步上康莊大道。而你能夠背誦五萬字,最好是在十三歲之前背完。現在有些孩子能夠背誦十萬字英文,乃至於十五萬字英文,現在正準備再背十萬字法文、十萬字德文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要培養的人才是劃時代的、國際性的大才。如果你沒有這些語文的基礎,你比較難——不是永遠不容易,因為我們可以翻譯,但是比較難——不只是比較難以吸收他們的一手資料,而你將來,外國人如果要跟中國人能夠有交往,請問,你沒有這個良好的語文能力,你怎麼跟他交往?
(立體開用:由語文擴展至數理科學)
所以,將來我們所要培養的人才,剛才說過,匯通中西,融貫古今。首先就要把他的語文素養提升。還有剛才說過,語文的學習是很困難的。但是在一個孩子來講,它變得很容易。那這個困難的學習會刺激他的腦神經發展。所以有人說,多一種語文,多一個頭腦。所以,多學幾種語文,就多幾倍的聰明。這些聰明就可以供他做其他的學習所用。比如說,學數學、學科學。學數學、學科學就要聰明,而學數學、學科學是靠著本來的聰明,不是讓他增加聰明。也就說,本來聰明的可以學數學、科學,不是學科學、數學讓他聰明。
所以,教育的基礎在語文教育,在開發腦神經系統的教育,不是在運用腦神經系統。科學、數學都在運用,他是屬於用的學問,不是體的學問。我們要立體,才能夠開用。就好像我們要開很多高速公路,才能夠跑汽車。現在我們整個學校教育通通在跑汽車,不開高速公路,結果汽車就塞車。而且跑汽車跑不出高速公路。而高速公路的建造只有在十三歲以下。我們如果把這十三年都白費了,這個人永遠不得聰明,永遠不得成為人才。
所以各位,不要弄錯了,不要認為現在是科學時代,現在數、理、化是很難的學問。為什麼數、理、化會困難呢?道理很簡單,第一點,我們孩子不聰明,不夠聰明;第二點,我們教材不合理。什麼不合理?我們中國人為了迎頭趕上西方科學,為了所謂科學救國,我們政府就把我們的小學、初中、高中的數學、物理、化學這三科的教材,加深他的難度。而且,不僅是政府加深,有些校長為了爭取升學率,為了爭取應試成績,他把政府的深度再加深,有些家長把學校的這個深度又加深。這叫莫名其妙。真正的科學先進國家,他是依照人性安排課程。六歲、七歲的孩子普遍的能夠懂多少,他就教這些。所以,科學先進國家的孩子,學起數理化都很高興。為什麼?不學就會,隨便學一學就會。還有,那些老師跟家長都知道,不會的也沒關係,因為現在不會,再過兩年就自己會。所以數學、科學是根本不需要教的。你不教數學、科學,我們才能夠培養真正數學、科學的人才。你教他,而且教他很深的,他本來六歲,你就教他九歲的數學,我問你有什麼意義?只是障礙他,只是讓他覺得很辛苦,讓他挫折而已。其實九歲的數學什麼時候學,到九歲再學,不要教就會了。你為什麼要提前三年?你提前三年真的比較聰明嗎?沒有。你對數學科學恐懼、害怕,結果你就不喜歡思考,你一思考就頭痛,造成不思考的中國人。那不思考的中國人,他訓練、訓練,訓練出技術,做什麼,做人家的科學奴才。所以我們國家在培養歐美的科學奴才。從今天開始知道數學是不用教的,科學是不用教的,不用教的意思不是不要學,也不是統統不教他。是他到了會的時候他自己就會。他如果還有一些不會,我們把一些重點提醒一下。他會了,就再前進;不會的,也沒關係。為什麼?他再過三個月就會了,你急什麼呢?
我們國家現在就是急。我們急了一百年。前幾個月,錢學森先生要過世的時候,胡錦濤(溫家寶)先生去看他,錢學森就跟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說,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。因為一百年來我們沒有培養出科學人才,我們培養不出科學大師,所以我們的科學教育是失敗的。其實錢學森很客氣,沒有說一百年來我們沒有培養出哲學大師、文學大師、藝術大師,整個中國這一百年是白過了。都是西方人的世界,因為我們只跟西方人學,而且學都沒有學好。你不是要學科學嗎?你應該按照西方人怎麼教他孩子科學的方法去教他科學,這樣我們中國的孩子科學就是一流的,大家都喜歡科學。為什麼?我們中國的孩子聰明嘛,中國的孩子用功嘛,至少不會比別人笨嘛。我們這麼聰明又這麼用功,你的數學、科學怎麼會輸給人呢?所以現在中國的數學、科學在小學、初中、高中都是一流的,全世界一流,到了大學就是末流了。為什麼變末流?他全部都是技術,而不是思考。為什麼不是思考?因為他不能思考。為什麼不能思考?他六歲的時候我們教他九歲的東西,他就天天害怕;九歲的時候我們教他十二歲的東西,他就天天恐懼;十二歲的時候教他十五歲的東西。你有意義嗎?
還有,假如六歲教九歲的數學,我們孩子學不會,我們怎麼辦?六歲教六歲的。那六歲只能教六歲的嗎?不然。我們讓六歲的孩子有九歲的聰明,他六歲也可以做九歲的數學。那怎麼讓他聰明?剛才講過了,訊息刺激。而不是去做數學,做數學不能使人聰明,是聰明的人的會做數學。各位,你要注意喲。
所以,你不要再煩惱你孩子的功課惱你孩子的數理化了,不要再煩惱你孩子的英文了。你只要把經典讀好。信不信由你。但是,整個中華民族世界,臺灣、大陸、東南亞,以及海外的華僑,知道讀經教育的人越來越多。我們推廣讀經教育已經十七年了,所以今天不是第一次來講讀經教育,你的孩子已經不是白老鼠了,因為已經有那麼多人實踐了,沒有一個失敗的例子。誰教讀經,教一句,就有一句的效果,教越多,效果越大。就在我們重慶市,也已經有幾百、或者是上千的孩子,他整天讀經,你就可以去看一看,一個看他被逼迫的嗎?他不快樂嗎?你就可以去看看嘛。他不活潑嗎?他身體讀壞了嗎?你可以去看看嘛。他讀這麼多經,他讀笨了嗎?你可以去看看嘛。他的學校功課不好嗎?他的學校功課是不必教的,把書拿給他讀就好了,他自己會讀了,而且二年級就可以讀到五、六年級的功課了。你為什麼還煩惱呢?所以,知道的人,你要知道得更清楚,實踐得更努力。不知道的人,或許是你從現在開始自己去知道,或者說,你可以去考察人家已經走過的路。那麼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有真知,然後有真行。
今天,我就用兩個小時的時間,大略地介紹,這只是大略,因為要講的還很多。每一次演講都只能講某個重點。不過,既然已經推廣十幾年了,有很多的書面資料,有很多的錄影資料,還有更多的網路上的資料。請大家自己去搜集,因為我們要做做功課嘛,不能夠什麼都靠人,那這個很容易搜集到的。請你去,我們這裡看看有哪些人在推廣讀經,他們都有這些資料,你可以去要,甚至是免費都送給你。那如果更好的方式呢,是上網去查,因為所有的文字資料、影音資料也都在網路上有。還有,網路上是一個溝通的平臺,有很多的問題,幾乎比你所能夠想到的問題還要多十倍到一百倍的問題,就是你的問題人家都提過了,都解答過了,解答過很多次了,還有你沒有想到的問題人家也提過了,你可以解決一切的你的問題。所以,請你上網。
我現在介紹一個網站,那是我主持的,我主持的網站就是全世界推廣讀經的核心網站,全世界讀經的觀念從這個網站推出去,所有的問題回到這個網站來解答。所以你抓到這個網站,你就抓到一切讀經的理論,跟一切讀經的它的經驗、它的分享、一切讀經的問題的解決。這個網站叫做“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”,他的全名。不要用英文,英文更難記,你就記中文,“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”。這是一個“交流網”,很容易記;這是一個“讀經教育”的交流網,很容易記;他為什麼叫“全球”呢?因為我們所說的讀經教育,不只是為了讀中文,不只是中國人要這樣教,凡是人都應該這樣教,所以我們這個教育是要推廣到全球的。它是國際性的,它是永遠的,這也不是我的發明,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都這樣做的。不僅是中國古人這樣做,西方古人也這樣做。現在因為某些原因他放棄了,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把它恢復。這個恢復不是復古,而是回歸本質、回歸正常、回歸道理。所以有人說:“你這個不是跟古人一樣嗎?”我說:“不是,是古人跟我們一樣,不是我們跟古人一樣。”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跟你一樣呢?因為道理本來就是這樣,所以古人如果做對了,我們也做對了,我們跟古人就一樣;如果古人做錯了,我們做對了,我們跟古人不一樣;如果古人做對了,我們做錯了,我們也跟古人不一樣。所以,我們只問對錯,不問古今;我們只問對錯,不問這事西方人有沒有這樣做,也不要問說,這不是中國人的發明。還有,千百萬不要再問,這個推廣的人從那裡來?從臺灣來。有人很莫名其妙。有一次聽說政府的領導,這個政府的領導很莫名其妙。他說這個人從臺灣來,我們要小心一點。你不是要統戰嗎?我來回歸了你還要統戰嗎?你不要統戰我都回歸了,你還不歡迎我嗎?什麼叫回歸,回歸中華民族祖宗嘛!你要知道我推廣人家讀《論語》,你知道《論語》的中心人物孔子,孔子是哪裡的人你知道嗎?他不是臺灣人,他是山東人。我推廣《老子》,老子不是臺灣人,他是河南人。你對我還有什麼忌諱呢?所以中華民族要做一個孝子,要對我們祖先盡孝道,你就要繼承他的智慧,讀他的書。這不關乎臺灣跟大陸,不關乎我們內地還是海外。所以我們只講道理,這個道理是行遍天下的,是永恆的。所以你千百萬不要說今天我來聽一個王某人演講了,他教我們讀經,教我們語文教育。不是的,是你自己。
(理清思路,即知即行)
今天再重新想一下教育的道理,把教育的道理弄清楚了,是你瞭解你自己。你千萬不要聽我的話。所以今天我講話如果是對的,等於我沒有說,因為這也是你應該這樣想的;假如我講話是錯的,你當作我沒有說,因為,不要把錯的影響到你了。假如是我說的錯,影響到你,你去教你的孩子,教錯的方法,那我要負責任的。古人說教師如果是誤人子弟,要下十八層地獄,十九層地獄。那我沒有那個膽量。所以,假如我今天講錯,你不要聽,我就沒有害你,我就沒有罪。假如我講對了呢?你自己要想一想,是真的對嗎?真的對,就是你自己的,不是我的。
所以,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隨時重新思考問題。不一定要跟著西方人走,不一定要跟著美國人走。美國人對的,我們跟他走,美國人不對的,不一定跟他走。美國人的科學教育好像是對的,因為他把他們的國民教得有科學精神,美國出了很多科學家。所以他們的科學教育好像是對的,我們應該學他的科學教育,我們應該把他學好,我們是沒有學好。美國的語文教育如果是錯的,我們就不要學,他們明顯是錯的。
現在只有一個民族做對了——猶太民族。猶太民族占全世界人口百分之零點二,就是千分之一。猶太人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是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二。百分之零點二的人口,他得諾貝爾獎的人是占百分之二十。所以,猶太人成就人才的比例是所有其他各國的一百倍。而猶太人有一個教育的特色,從小就教他的孩子背書。背什麼書?他們背他們宗教的書,背他們的聖經。我們不一定要背他們的聖經,假如你是基督教徒,或許可以背這些聖經。我們也不提倡要背聖經還是不背聖經,我們所提倡的是智慧,只要是智慧就是你所要讀的書。所以,我們讀經的範圍是相當廣闊的。中國的智慧,中國的智慧包括儒家、道家以及諸子百家,就是經史子集。只要好的,都是你讀經的對象。還有現在中國文化已經跟西方文化要融合了,所以我們也要吸收西方文化,所以我們讀西方人的經典。而中國文化在歷史中已經吸收了佛教,所以我們也讀佛家的經典。我們並不是以宗教的立場來看這件事,我們也不是以民族的立場來看這件事,更不是以黨派的政治的立場來看這件事,我們是以人性來看這件事。所以,你只要瞭解人性,你就非這樣做不可。假如你有所疑惑,希望自己解決這個疑惑。你如果有打折扣,可能你就障礙了你的孩子。所以,十三歲之內,只做一種教育,就是讀經。用最大量的時間,讀最大量的經。我不是說把一個孩子關起來。沒有的。孩子還是一般的生活。他在日常的生活就可以學到日常生活所應該學到的東西。尤其是他把經典讀好了,他學的能力更強。所以你不要煩惱一個孩子讀經會讀傻了、讀呆了。
假如你真的還有別的問題,你可以上網去查看,今天我就先介紹到這裡,將來的事就交給各位了,我認為我今天盡到責任了,我苦口婆心,雖然超過時間,耽誤了大家,但是,我還是覺得我必須把它講清楚。以後的事交給各位。有人問我,說:“你怎麼到現在才來?我的孩子都長大了!”那我先提供一個方法了,沒有關係,再生一個。有人問我說:“那你以後什麼時候再來?”我說,假如我這場講過之後,重慶市讀經推廣得非常好,我看我就不必再來了。那假如我講過之後,居然動也不動,效果沒有,我來幹什麼呢?不過,我的心意不是這樣子的。我說這場講過以後,假如我們重慶市讀經風氣非常盛行,那我一定要來看一看。我一定可以看到很多的朋友,很高興,所以我一定會來。假如這場講完了以後大家都不動,我非來不可,一定要講到你瞭解為止。所以,我們以後還有見面的機會,最好我們在空中見面,就在交流網上見面,我幾乎每天都上網的。我回答人家的問題,現在已經有人把他整理出來,有一千頁。
A4的紙,列印出來,一千頁,你已經看不完了。但是有些教讀經的老師、讓孩子讀經的家長,他發願要讀完。而且有人已經讀了兩遍到三遍了,他已經成為一個讀經教育的推廣人。因為他不得不推廣,他說,這件事情太重要了,人生就做這件事情就值得了。我希望大家也都成為一個讀經的推廣人。
謝謝各位!
2010年12月5日季謙先生重慶演講
記錄:劉力全 校對:欲知道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