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遊戲,培養注意集中力

李明京◎著、李佩喻◎譯

與其進行生硬又無聊的教育,不如以有趣又愉快的方式進行會更有效果。尤其,最好讓小孩覺得教育和遊戲很相似。專注力教育也是如此。在開心地玩樂時,不知不覺提高專注力是最棒的專注力教育法。介紹幾項不用花費很多金錢和時間,也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提高專注力的方法。

1. 尋找消失的物品

這是利用家裡的小東西,可以輕而易舉進行的遊戲。遊戲材料有玩具、杯子、桌上型時鐘、鑰匙、彩色鉛筆等,只要是小孩能用手拿取的東西全都可以。

首先,把各式各樣的物品擺放在面前,跟小孩一一確認放了什麼東西。此時,不要光用眼睛看,建議讓他用嘴巴說出物品的名稱。接下來,請小孩輕輕閉上眼睛或轉身之後,將某個物品藏起來。然後數5秒或10秒的同時,提醒小孩不要忘記剛剛放的那些東西。過了約定的時間後,讓小孩睜開眼睛,尋找少了什麼物品。

爸媽輪流和小孩以藏東西的遊戲方式進行,小孩會覺得很有趣。考慮小孩的年紀和找東西的速度,物品的數量可以調整在5個到8個之間。

 

2. 尋找同樣顏色的物品

和小孩一起玩尋找特定顏色物品的遊戲,可以提升視覺注意力和觀察力。告訴小孩一樣物品並非只有一個顏色,而是由多種顏色組成的,讓他在觀察熟悉物品時,精神會更加注意與集中。

例如,尋找「黃色」物品時,經常會提到小雞和香蕉,再者父母如果提到小孩書包的線或練習簿封面的字、素描本的線條等具有黃色的多種物品,小孩對於多樣的視覺刺激,會更仔細地注意,集中的時間也會增長。

或將物品直接放在眼前,說:「來,雪兒要不要從娃娃當中,把有紅色的娃娃找出來?」或是說:「請說出這房間裡有綠色的物品。」讓小孩試著把名稱說出來。

 

3. 輪流接力繪圖

這是在一頁素描本上,小孩和媽媽、爸爸分別輪流畫圖的遊戲。遊戲中,小孩必須等待自己的順序,可以學會控制衝動的行為。另外,透過和父母一起完成一樣作品的過程,也能感覺到家人間的親密感和情緒穩定感。如果小孩不願意遵守規則,或是想獨自完成圖畫時,可透過「剪刀石頭布」、「擲骰子」等,像玩遊戲般決定順序。

開始前可以事先決定主題,也可以不訂主題,當下想到什麼就畫什麼。「媽媽跟伯誠要輪流在這張圖畫紙上畫圖。媽媽在畫圖的時候,伯誠不可以畫圖,要等我。也可以邊看媽媽畫圖,邊想想等一下要畫什麼。」像這樣跟小孩說明清楚後,即可開始。也要注意小孩或母親不能獨自霸占太多時間。假設小孩畫了一朵花,想在旁邊畫一棵樹時,可以說:「現在輪到媽媽了,你先等一下。」然後在花的旁邊畫上合適的草。

圖畫得好不好並不重要,家人互相關懷和讓步,共同完成一樣作品是最重要的。全部畫完後,也可以問小孩剛開始想要畫什麼圖,看了爸媽畫的圖有沒有畫出跟原先想法不同的東西,請小孩試著說說看。

 

4. 拍手遊戲

這是聽到特定單字或聲音而拍手的遊戲,可以提高聽覺專注力和持續專注力。遊戲規則很簡單。聽故事的時候,如果出現事先指定的聲音或單字,便要馬上拍手。可以唸書或講有趣的故事給小孩聽,也可以唱童謠。

必須拍手的單字或聲音可選擇動物名稱或花名等經常出現的語彙,選擇「媽媽」、「朋友」等單字,出現語尾助詞「了」、「喔」等也無妨。例如,聽童話故事時,只要出現動物名稱就要拍手,小孩在每次狐狸、鹿、老虎等動物登場時拍手即可。

根據小孩的年齡和專注力,調整唸的速度,像遊戲般地進行,小孩會樂於參與。該拍手的時候沒有拍手,不用拍手的時候拍手都算是錯誤。相較於一邊逐一指出錯誤一邊唸故事,建議一邊給予反應一邊進行,例如:不小心拍錯時和小孩一起笑,明知道錯了卻還是拍手時,豎起大拇指等。

5. 鏡子遊戲

決定誰扮演人物角色和鏡子角色,鏡子角色模仿對方動作的遊戲,可以同時提升視覺專注力和情緒的穩定感。

和小孩面對面,決定一人扮演鏡子,一人扮演人物。規則是擔任鏡子角色的人要看對方的動作,做出一樣的動作。擔任人物角色的人利用自己的手、腳、臉等,做出微笑、皺眉、摸頭、閉眼、舉手、搓手等各種動作。鏡子也可以故意做出很難模仿的動作。但是,不允許說話,或是坐在椅子上不起來。鏡子必須觀察人物的動作,並做出一樣的動作才行。請以23分鐘為循環,互相交換角色。

 

6. 我愛你遊戲

將鏡子遊戲更進一步發展的話,可以稱為「我愛你」遊戲。可以在鏡子遊戲之後進行。我愛你遊戲是人物將手放在鏡子的身上,說自己喜愛鏡子的特定身體部位,而鏡子要做出和人物一樣的話和行動。例如,扮演人物角色的媽媽摸著小孩的眼睛說:「我愛小飛的眼睛。」而扮演鏡子角色的小孩也要用手摸媽媽的眼睛說:「我也愛媽媽的眼睛。」

一開始建議媽媽扮演人物的角色示範給小孩看。溫柔地摸著小孩的身體,持續說:「媽媽愛小飛的手臂」、「媽媽愛小飛的鼻子」,小孩的情緒穩定感會升高,更會自我控制。

平常身體接觸不多,或家人之間的情緒交流不順利的情況下,小孩對遊戲會感到害羞,或是指著鼻孔、肛門等部位開玩笑。越是這種小孩,平常越要多以身體接觸,也需要更常玩「我愛你」遊戲。

 

7. 猜猜看遊戲

媽媽和小孩輪流在心中浮現某樣事物,小孩越小,媽媽就越需要協助孩子聯想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。接著,各自將心中浮現的東西寫在紙上或畫下來,決定順序後向對方說明。說明的時候,應該描述出該事物最主要的特徵,但應避免容易混淆的特徵。

例如,心中想到電風扇,可以說明「夏天常常用到」、「讓你覺得很涼」等。此時,小孩便會想到冰塊、扇子、冷氣,還有電風扇。與其在知道正確答案之前,小孩都不回答,沉默不語,不如讓他隨意講出想到的各種有可能的東西。像這樣讓他想到身邊各種事物後,小孩極盡所能講出可能的答案後,爸媽可以說明一樣只有電風扇才有的特徵。例如,「插上插頭才會動」、「能產生風」等。小孩猜對答案後,問他是從媽媽說明的哪個部分確定是電風扇的,幫助小孩可以透過自己的嘴巴重新整理剛才媽媽說明的電風扇特徵。

媽媽出題後,也給小孩出題的機會。因為小孩的邏輯性不如大人,描述時也可能會包含非事物核心的特徵。例如說明電風扇時,可能說「會發出聲音」。此時,就算媽媽知道小孩的想法,也必須協助小孩進行充分地邏輯說明。可以詢問:「會發出聲音?那是汽車?收音機?」並懷有好奇心地看著小孩。如此一來,小孩為了進一步說明電風扇,便會仔細思考電風扇的核心特徵。